关于昆明市五华区第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85号建议答复的函
和志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升级打造十个大学生青年人才就业创业示范基地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内容
围绕不同产业分布及园区特性,计划依托各类企业、生产基地等社会资源,以市场机制为准则,以岗位需求为前提,面向大中专毕业生和返乡青年,建立比较规范、统一品牌的“青年筑巢计划”和“社区就业创业示范点”。
二、答复正文
(一)具体办理工作内容
1.签约就业创业示范基地。一是研究讨论,以“个十百千万”青年大学生人才项目服务内容,整合辖区就业创业资源,分析讨论项目规划布局,甄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创业园区、高校等部门作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二是签约基地,通过审核和甄选,第一批共签约13家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包括:昆明市五华区人力资源产业园、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旅游职业学院、金鼎广告产业园、云南省青年创业园、沃力空间、护国街道、龙翔街道、西翥街道、文林社区、三合营社区、虹山中路社区、银河社区。
2.规范建设示范基地。一是打造统一的品牌标识,以“个十百千万”青年大学生人才项目为核心,为13个示范基地进行统一的人才项目品牌规划,设计统一对外的品牌标识,服务内容上墙,印刷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宣传页,扩大项目影响力,各基地定期举办多样化的大学生及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服务活动。二是打造标准化服务清单,按照签约的13家示范基地职能职责和服务范围制作示范基地服务清单。以职业指导,创业指导,就业援助等内容为重点进行分类,明确服务事项、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帮助辖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创业。三是加强基地服务指导,五华区人社局成立“个十百千万”项目联络组,实时同示范基地对接,定期开展项目工作会议,了解基地服务情况,收集项目基地存在的问题,做到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3.打造十五分钟就业创业服务圈,加快打造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站,在全国推进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基础上,五华区人社局探索创新,借助辖区创业资源优势,将就业服务拓展延伸,打造五华区“15分钟就业创业服务圈”,配套100余名就业专干,构建以“1个就业中心—22家创业园区—10家街道—103家社区”的就业创业服务布局。主动对接支付宝生态链企业,于2024年初签订数字化就业驿站协议,在云南省首批引入求职机,以“数字化”赋能就业工作,建设街道数字化就业驿站,拓展“乐业五华”就业创业服务网络,为企业和各类劳动者、人才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招聘求职平台,投入使用的13台1号求职机,布全辖区所有街道,有效提升人岗匹配效率,降低就业成本。
(二)办理结果
1.以“个十百千万”青年大学生人才项目为驱动,通过打造一个就业创业示范平台、十个就业创业基地,开发设置百个社区青年人才岗,统筹解决千名大学生青年人才就业,辐射带动万名大学生青年人才创业。项目线上平台现已投入试运行,签约13家就业创业基地103名导师24家帮扶企业,开展项目进校园活动9场,进企业洽谈21次,服务高校毕业生2000余人次。为激发双创活力打造五华区创新创业热土,五华区人社局累计指导和推荐辖区创业园区申报各级创业园区22家,人社口双创园区保有量居全省各县区首位。依托创业园区资源,免费孵化创业项目近500个,创业带动就业2000余人。
2.整合街道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与公共服务、辖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资源,建成集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现场洽谈、权益保障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准化2个零工市场和1个零工驿站。投入使用的13台1号求职机,分布全辖区所有街道,有效带动辖区劳动者充分就业,得到《中国组织人事报》刊载。
(三)下步工作计划
1.做实基础工作。有步骤地推进各个职能项目的实施,持续建设智慧平台,梳理统计岗位供需,对全域大学生青年人才进行调研摸底并登记入库,搭建动态更新的人力资源信息库,实现市场服务精准撮合和个人服务精准触达。联合高校开展专场招聘,为用人单位和求职毕业生搭建免费供需见面平台,促进区域毕业生就业稳定。开展职业规划、求职指导、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大学生青年人才就业创业能力。
2.继续加强“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力度,主要依托辖区资源,特别是合作较密切的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部分高校,进一步扩大省内外合作范围。
3.持续扩大人才项目宣传覆盖面,针对省外大学生青年人才来昆知晓率不高、吸引力不足等痛点进行重点突破,加大宣传来昆留昆政策、求职补贴政策和落户补贴政策等政策宣传,加大吸引力。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昆明市五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8月23日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李瑞清 1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