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五华分中心五华区2023年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运行服务经费绩效评价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市、区对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网格监督员常态长效巡查立案、城市基础数据信息采集等职能作用,昆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五华分中心(以下简称“市网格五华分中心”)采取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建立了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五华分中心网格监督大队,配备了劳务派遣人员共287名。
按照“节约财政支出、发挥资金效益、减少管理成本、管好事不养人”的原则,市网格五华分中心2023年将五华区网格监督员劳务派遣用工模式调整变更为“服务外包”模式,以项目化运作方式,降低日常管人用人的管理成本、人员成本,压实在职在编人员工作责任,更加深入推进五华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五华区2023年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运行服务项目(以下简称“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运行服务项目”)预算安排1,150.92万元,项目服务期为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截至2024年8月10日,支付12个月服务费共计1,105.61万元。
二、重点绩效评价结论
五华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运行服务经费项目绩效评价得分84.95分,评价等级为“良”。市网格五华分中心根据《昆明市主城区城市网格化管理考核指标体系》要求,进一步细化服务外包考核内容,制定《关于开展五华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运行服务外包项目考评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五华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管理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分别对外包服务开展情况、各案件处置部门进行考核。服务期间完成网格巡查监督覆盖网点数101个、网格员每天巡查里程混合距离5公里以上、每个社区每天案件上报数大于3个、每天在网格内巡查在线5小时以上、上报问题数68.49万件、问题处理数为68.01万件、市级对区级月考核排名均为第一名、无主案件按期处置率为98.90%,群众的诉求认可度达94%,进一步提升五华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五华区网格化综合治理能力建设。
但评价发现,工作中也存在人员业务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队伍建设待提升;考核机作用效果不明显,案件处置结果不理想;前期调研不够深入,结案质量不达标;资金测算不科学,争取上级资金不积极;绩效指标不科学不合理。绩效管理工作待加强等问题。
三、主要经验及做法
考核结果应用到位,有效提高处置部门案件处置积极性
服务外包团队配合中心每月对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各成员单位进行城市网格化管理考核工作,对考核排名末尾的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每月印发考核通报,并督促其进行绩效扣缴,对未自觉实施绩效扣缴的单位,在次月严格纳入五华区城市网格化管理考核的“日常管理”指标中进行扣分处理,并在年底将部门未兑现绩效扣缴情况报区财政局,运用年底奖金由区财政局统一兑现执行。考核结果与处置部门绩效挂钩的考核方式有效促进了各处置部门的履职积极性,为五华区在全市网格管理考核中一直位于“八区第一”提供了有力抓手。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业务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队伍建设待提升
一是外包人员业务能力有限,缺少主动性和创新力。根据每月区级考核情况显示,网格案件漏报情况较多,一方面,部分区级网格工作人员只是机械性完成岗位工作,仅针对上级下达的工作指令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对未明确巡查上报标准的市容乱象问题不能积极思考研判,及时上报,导致存在漏巡漏报的情况。另一方面,当前网格管理系统对区级网格监督员巡查轨迹及时长有严格限制,但因部分区域巡查不计入系统轨迹时长,网格员为完成硬性巡查指标造成部分区域巡查不彻底,存在漏巡漏报。
二是根据每月区级考核指标显示,日常工作任务全年共9项次未达标。如:因工作人员业务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未能及时有效辨别案件的重要性,对“热线”案件敏感信息未按时通报,导致案件处置不及时;因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在案件量较大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分析预判案件所需处置时长,导致“热线诉求”工作任务出现7条案件因网格中心跟踪督促不及时造成处置超期的情况;因工作不够谨慎细致,业务交接存在遗漏,造成“日常管理”第44期疑似新增违法违规建筑网格化管理专项巡查整治工作案件处置通知漏发黑林铺街道办事处,直接影响该街道问题处置整改工作的开展。
(二)考核机制作用效果不明显,案件处置结果不理想
当前网格上报案件中62.52%为占道经营、暴露垃圾、共享单车乱停放、乱堆物堆料及非法小广告等容易重复发生的问题,在考核指标中重复发生的案件影响结案质量打分,导致服务期间网格案件结案质量市考指标中每月均有扣分。同时,根据群众调查问卷显示,以上问题重复发生,影响市容环境,受访群众对网格工作开展后五华区市容环境提升的认可度为88.44%,群众认可度不高。导致此类案件重复发生既有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主动参与度不高的影响,也有当前考核机制作用效果不明显,处置部门案件处置浮于表面的原因。
(三)前期调研不够深入,结案质量不达标
服务期间共5个月“吹哨报道”联动工作开展情况运行不达标,一方面因部分案件前期调研不够深入,未深入挖掘问题的核心和重难点,导致协调会议中各处置部门对案件处置的预期判断不准确,处置效果不达标,出现处置超期和达不到结案标准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案件处置过程中存在无法预见的突发情况,可能导致案件处理结果不及预期。
(四)资金测算不科学,争取上级资金不积极
一是市网格五华分中心在进行项目预算额度测算时不科学不精准。一方面,未按照标准测算人员工资成本。另一方面,资金测算不精准,对以前年度劳务派遣形式下需预算的装备费、网格工作人员电话费及培训费等费用未在外包服务项目成本测算中体现。
二是市网格五华分中心未就本项目制定向上级部门争取配套资金的目标任务,项目预算资金1,150.92万元均为区级资金。
(五)绩效指标不科学不合理,绩效管理工作待加强
一是绩效目标中仅有工作任务目标,无项目预期实施效果,未能充分反映项目实施的预期产出和效果,不满足绩效目标与绩效指标相应匹配的要求。
二是绩效指标未能细化量化、不科学合理等问题,如社会效益指标“服务外包模式实施效果”及“‘五华特色’的网格化管理成效”设置指标值为“效果显著”,难以量化考核。
五、建议
(一)加强业务指导,创新工作方式
一是针对网格监督队伍业务水平及服务质量方面,区网格五华分中心应不定期根据新的工作任务及每月考核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外包公司进行指导,督促外包公司根据中心提出的工作建议、存在问题及时进行高效整改,做到举一反三,立行立改。同时要求外包公司制定网格队伍建设机制及相关培训计划,如通过再培训后仍不能胜任的,应要求服务外包企业及时进行人员替换,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在规定时限内按质完成。
二是针对部分区域巡查不到位的问题,区网格五华分中心应鼓励并支持服务企业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巡查手段,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控画面进行远程巡查,同时创新试点采用无人机卫星影像等科技方式辅助巡查。
(二)优化考核办法,加大结果应用力度
市网格五华分中心一是进一步优化考核办法,综合分析如何通过考核有效引导处置部门在进行案件处置时能提高问题处理的深度,合理利用执法手段降低案件重复发生的概率,形成合理的、可实施的应用方案;二是与区财政局积极对接考核结果与处置部门绩效挂钩的结果应用机制,共同推动考核机制的落实,让案件处置能够落到实处,持续提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的实效性。
(三)深入落实前期调研工作,高质量推进案件处置
要树牢前期决策工作质量影响项目处置质量观念,“吹哨报道”协调会议前要深入案件前期考察,认真做好决策前准备工作,全面保证处置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推进项目真正落地及发挥效益。
(四)精准测算费用金额,建立资金争取长效机制
一是在进行处置费用测算时根据以往年度项目开展情况,充分考虑历史标准水平,综合市场价格及地方财力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预算金额。
二是制定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的目标任务并明确由专人负责,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
(五)合理制定绩效指标,加强绩效管理
一是申报年初预算时应认真分析项目实施重点内容,梳理项目绩效目标,以“做什么事,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为框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绩效目标进行描述,全面反映项目绩效,强化绩效目标对项目实施的引导、约束作用,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二是在绩效目标的基础上细化和量化,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绩效指标应具体、可衡量,充分反映项目目标和特点。同时对设定的绩效指标值开展充分调查研究和合理测算,同时考虑历史标准水平,地方财力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绩效目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