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文旅函〔20〕号关于政协昆明市五华区第十届第二次会议 第10020055号提案答复的函
A
公开
昆明市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局
五文旅函〔20〕号
关于政协昆明市五华区第十届第二次会议
第1002005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台侨联组: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大基层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力度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内容
文化惠民工程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惠及全国人民,普及大众文化的工作。建议:一是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经费作为专项经费切实加以保证,不断满足阵地建设、队伍建设、作品创作、活动开展的需求。二是建设一支稳定的文化工作队伍。组织部门和文化相关业务部门要善于引进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确保基层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三是丰富基层文化产品供给。结合区域文化特色、风土人情,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下乡活动,促进本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鼓励基层文化创作。四是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文化建设中来。
二、答复正文
(一)具体办理工作内容
1.保障有力,专项经费逐年增加
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2013—2016年严格按照人均10元标准(区级承担9元,市级承担1元),共计安排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设经费3175.52万元;2017年按照人均12元标准安排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设经费923.71万元;2018年按照人均12元标准安排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设经费1077.67万元;2019年按照常驻人口人均17元标准下达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设经费1308.60万元;2020年按照常驻人口人均20元标准下达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设经费1539.52万元;2021年按照常驻人口人均20元标准下达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设经费1663.40万元;2022年按照人均21元标准,全年共计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2121.83万元;用于文化站、室免费开放、活动开展、报刊订阅、图书采购、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等各项工作。
为确保资金有效管理,五华区建立起了纪委、审计、文化旅游、财政部门共同组成的联席监督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题研究,对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资金使用采取合理分类、比例安排、分期拨付、考核审计等做法,对工作完成好的实行奖励,完成不足的扣减资金甚至追究责任。
2.基本文化队伍建设情况
五华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为宗旨,2022年组织开展全区基层文化文艺队伍培训11次。一是结合实际,局共组织开展线上线下7次全区基层公共文化业务培训工作,参与培训人员近200人。二是五华区文化馆、区图书馆长期以来,坚持开展场馆和各项文化服务活动免费开放工作,充分利用各文化和多功能厅(室)等场馆,常年组织文化文艺业务辅导、培训、排练、讲座等多项基层文化队伍培育活动,且区文化馆每周不低于60小时将场馆无偿提供给业余文化文艺团队、机关和公共户单位及协作单位开展各项排练活动;区图书馆2022年组织开展4次主题培训活动,区文化馆2022年组织开展文化文艺辅导培训活动11期次。三是积极利用局、区文化馆和图书馆微信、微博、抖音、官方网站、乐享五华、五华文旅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对辖区业余文艺团队、惠民演出活动、文化文艺培训活动的宣传工作等。
3.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基层文化产品供给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丰富辖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特色文化氛围,公共文化服务阵地项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文化活动开展呈现多样化、现代化、亲民化、精品化。文化站(中心)均向辖区居民开放,开放时间每周42小时以上,实现错时延时开放。积极组织各项基层公共文化文艺展示展演活动,开展室内外展板及电子屏播放文化、科普、法制等对外宣传,举办社区业余文艺团队及社区文化工作者、辖区居民培训、辅导和讲座。2023年1月至4月,共开展文艺骨干培训81次,参加人数1431人;公益性展览讲座159次,参与群众28976人;群众文艺演出活动99次,受益群众66148人;电影放映4场,受益群众190人。全区文化站报刊借阅每月平均使用率为81%以上。现我区形成以“文化振兴农村,以服务促进发展,以特色树立品牌”的良好格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自全面开展 “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工程以来,街道综合文化站品牌活动、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特色活动借此得到有力提升,2023年已经开展了龙翔街道“传承历史 品味龙翔”“新春音乐会”“龙翔摩登市井生活雅集”系列主题活动;大观街道“魅力大观 大有可观”主题系列活动;西翥街道“2023迎春民俗美食节”“五华西翥赏花节”“白族三月节”等系列地域性农俗文化活动;华山街道“翠湖四时”系列活动;普吉街道“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文化品牌活动;莲华街道“蓝花楹艺术节”主题系列活动;护国街道“中国梦 传统情”为主题的文化品牌;黑林铺街道“民俗闹新春”“闹元宵”等系列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黑林铺社区首届美好社区邻里文化节暨假日城市新春欢乐购”系列活动内容包含社区居民才艺展示、传统文化文艺展演及年货市集三大板块;值得一提的是“南屏迎春·遇兔呈祥”兔年新春,昆明市五华区南屏片区抢抓“假日经济”,通过一系列春节氛围营造和游客服务保障措施,在春节假期间(除夕至正月初六)实现人气和经济的“双丰收”。丰富多彩的新春活动吸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让南屏片区消费市场“暖意融融”。南屏片区人流量创近三年历史新高,抖音同城榜跃升至第二名,“昆明烟花秀有多惊艳”话题已连续6天占据抖音热榜。今年五一期间,莲华街道“蓝花楹艺术节”主题系列活动每天平均有15万人次参与,由于教场中路蓝花楹“赏花”经济和南屏街无人机表演带来的旅游效应,五华旅游市场快速升温。今年结合实际,开展“我们的节日”、“4.23世界读书日”等主题文化活动。各街道文化艺术品牌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产品多样。市民还可以通过手机登录区10家街道微信公众号进行数字平台资源访问、参与线上互动。
4.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宣传力度。
2022年五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构组织开展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特色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亮点工作被市级以上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其中,国家级宣传报道9次以上,省级宣传报道12次以上,市级宣传报道14次以上。
2023年至今,五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构组织开展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特色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亮点工作被市级以上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其中,国家级宣传报道5次以上,省级宣传报道19次以上,市级宣传报道30次以上。
(二)办理结果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提效工程,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工作。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打造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使全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2023年9月11日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张艳 1351876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