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www.kmwh.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15177-202211-626901 主题分类: 2022年
发布机构: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2-11-03 16:49
名 称: 关于政协昆明市五华区十届一次会议 第22A19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政协昆明市五华区十届一次会议 第22A19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2-11-03 16:49     
字号:[ ]
编辑:高晓玲      审核:柳杨      终审:杨吉陆

尊敬的区政协科技组全体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五华区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措施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提案内容

2021年,云南省政府在“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中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五华区主要面临高新技术企业质量不高,企业研发体系不规范,政策支撑较弱,优势逐步被赶超问题,建议一是建立专家团队,加大对企业的辅导力度;二是充实培育后备力量,强化政策宣传;三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给予财政扶持。


二、 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基本情况

2021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云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在规划中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服务)收入实现倍增,分别达到3500家、1万亿元、8000亿元以上。根据昆明市任务分解,五华区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71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达到642.43亿元,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达到507.67亿元。今年,五华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去年196家基础上净增40家,达到236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增加56.71亿元,达到371.78亿元,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增加43.02亿元,达到282.04亿元。

五华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次于高新区、经开区,达到了196家,基数较大,今年三年到期需重新认定的企业为56家,再加上净增的40家,总认定数要达到96家,完成难度较大。

三、 办理情况

(一)建立专家团队,加大对企业的辅导力度方面

1.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五华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专家团队。

为进一步做好五华辖区科创企业的服务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2019年11月,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方式建立了“五华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专业团队,2022年,服务中心业务范围从最初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研发投入逐步扩展至科技统计、人才服务、科研院所对接、政策宣传等七个方面。

服务中心成立以来,逐步探索、创新,以“两线一窗”的服务方式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服务。线下服务:遵循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报送规律提前部署,划定重点企业范围开展“一对一”走访调研活动,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研发组织体系建设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填报、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研发财务科目账套设立规范等具体问题,并在走访活动中进一步宣传当前国家、省、市、区各级优惠政策,提升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积极性。目前,已完成线下重点企业走访调研200余家次。线上服务:逐步规范和建立“五华区科信局企业库QQ群”、“五华区高企认定服务微信群”线上交流平台,总人数达1200余人,基本涵盖全区各类科技创新重点企事业单位。为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又专门上线“五华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已发布相关科技政策和信息27组120条,关注人数达1718人,已涵盖区内纳入研发费用统计调查的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窗口服务:按照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费用统计申报规律,服务中心提前进行部署,在上级部门材料报送截止日前提前通知各类企业报送申报材料,组织专业人员对报送材料开展审查建议服务,重点检查如研发费用归集、知识产权匹配、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提升申报材料质量。今年,共核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材料79家,向每家企业提出修改建议3-10条不等。

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五华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150家增加至196家。研发投入从2019年的25.978亿元增加至32.44亿元。

2. 认真落实“一企一策”服务模式。

根据省、市“一企一策”相关要求,制定了《五华区开展2022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一企一策”服务活动方案》,深入排查,共梳理昆明华圣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填报《“一企一策”手册》,针对已掌握的有意向参加新认定的58家企业,对照高企认定相关要求,按照“一企一策”的工作方法,一方面向企业宣传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和奖励扶持政策,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的情况给出相应的申报建议,辅导企业按照要求准备申报材料。经前期细致的工作,6月29日,组织24家企业完成第一批高企申报工作,申报数量仅次于经开区,排名位于昆明市第二位。7月29日,组织55家企业完成第二批高企申报工作,申报数量也仅次于经开区。

3. 聘请专家,实行申报预审制。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质量,在企业正式提交申报材料前,组织财务、技术等专家对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对初审出的问题再书面反馈至企业,由企业修改后再正式提交,确保了企业申报的质量。目前,共组织专家6人次,对63家企业进行了初审,得到企业一致认可。

(二)充实培育后备力量,强化政策宣传方面

1. 联动发展,深挖资源。

今年以来,积极与五华科技园、五华区税务局等部门进行联系、沟通,与区税务局已做好协同联动发展机制,对企业提出的税收加计扣除等方面的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回复。将区级相关部门及街道办事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纳入年终考核,利用其各自优势,深挖企业,再由服务中心上门服务。7月15日,为进一步做好高企培育工作,对相关部门及街道办事处进行了业务培训,对高企认定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说明。

加强与高新区的联动发展。去年4月,五华区与高新区签订了《区域创新联动发展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双方比较优势,加大资源共享力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政策叠加,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在两区间流动。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共享,2021和2022年,共享高新技术企业数达85家。建立政策互享机制,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后补助、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纳入双方优惠扶持政策,扩大政策覆盖面和影响力。

2. 梳理政策,加大宣传。

为便于企业申报高企,对高企认定流程、政策、材料模板等进行梳理,编制了《五华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指南》,并利用走访、快递等方式将指南送到企业手中,共发出申报指南150余本。为进一步提高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对接联系,在去年“扫院”行动的基础上,于今年5月汇编了《五华区科研院所宣传手册》,将手册发放到企业,搭建了科研院所与企业沟通的桥梁。4月13日,为进一步加大企业宣传,邀请省情报院、区税务局对高企认定进行了线上培训,参训人数达160余人。

3. 以双创孵化载体“清扫行动”为抓手,开展政策宣讲。

五华辖区双创平台较为丰富,目前拥有众创空间45家,孵化器11家,星创天地4家,抓好平台就抓住了高企认定的关键,6月份,组织开展了双创孵化载体“清扫行动”,通过实地走访,将平台内企业认定为高企的相关扶持政策宣传到平台,提高了各平台组织的积极性。

4. 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创新创业优质环境。

近年来,五华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引进了多家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龙头企业,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6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48家。提升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水平,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优质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经多年的发展,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成名广告园、优创空间、沃力空间、108智库等平台在行业内已经具有较高知名度。目前,辖区内共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8个;国家级众创空间8个,省、市级众创空间59个,总面积超3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500余家。全区拥有各级院士工作站85个、重点实验室9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个。

(三)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给予财政扶持方面

1. 制定培育库实施办法,开展试点工作。

年初,制定了《五华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对入库条件程序、政策扶持、管理等进行了明确。积极与五华科技园联动,联合云南成名广告文化产业园,将金鼎科技园纳入试点,目前,通过严格的程序,共入库企业91家,为下步的全面展开积累了经验。

2. 制定政策,加大扶持。

今年以来,为做好政策制定,在充分听取企业、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意见后,重新梳理了高企认定政策,对首次认定或新迁入的规上高企给予10万元的扶持,对规下高企和再次认定的高企给予5万元的扶持,并纳入2022年稳增长政策进行兑现,提高了企业认定的积极性。

3. 健全工作机制,激发科技创新内在动力。

2021年以来,我局先后草拟制定了《五华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五华区“十四五”时期创新能力提升重点及路径研究》、《五华区建设科教创新先行区发展规划》、《五华区建设科教创新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2021年向38家辖区企业兑现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资金2148万元,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支持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鼓励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培引高端科技人才和团队等五个发面给予企业稳增长扶持资金630余万元。今年,将对2021年新认定和再次认定的65家高企进行资金兑现,拟兑现资金333万元。

4. 与企业联动,建立梯度培育计划。

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梯度培育方向,一是7月份与云南睿道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签订协议,将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委托其服务,并对连续两年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企业扶持1万元;二是以五华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开展培育库及认定工作,并进行相应资金扶持;三是对升规纳统的高企进行相应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四、 存在问题

近年来,省市不断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力度,云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中,对整体迁入我省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经费补助30万元。鼓励双创孵化载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对平台内首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每认定1家奖励双创孵化载体5万元。对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给予5万元的补助。但也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优势不再明显,企业申报积极性不够。近年来,因疫情原因,各级政府对科技型企业出台了许多较优惠的政策,税收优惠、研发加计扣除等相关政策不再是高新技术企业独享,企业不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也能享受到。

(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更加严格,部分企业畏难情绪大。今年以来,新老高企申报需同时做好近三年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加计扣除的额数与专项审计报告差异不能太大,除口径差异之外的数额之外,其他差异须要有合理的说明。老高企企业所得税优惠明细表数据必须与年审一致,且比例须达到高企比例要求。由此,部分在财务上不规范的企业难于符合上述要求,不再参加认定工作。

(三)优势创新资源对创新创业环境的赋能不够。近年来,受辖区高校的搬迁,自贸区昆明片区的成立,区级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扶持与其他县区相比较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虽然注册地在五华,但实际经营地在其他区,存在流失风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与市场、企业的需求结合度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较低,没有形成较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

五、 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弥补区级财政补助不高的不足。对高新技术企业政策进行梳理,将国家税收优惠、省级科技型企业培育、研发投入、研发平台政策、科技金融等相关政策进行汇编,通过走访、网络等加强宣传,将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一家科技企业,提高政策的知晓率。

二是加强认定材料初审的规范性、专业性、精准性,确保申报企业的材料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企业现状,帮助企业正确认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意义,力争进一步提高申报认定通过率。

三是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从中小企业库、规上企业及去年未能获得认定的企业三个方面着手,将符合基础条件的科技型企业纳入视线,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对接联系域内相关科技服务企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降低企业申报成本,规范申报流程。

四是深入打造“学府创新创业走廊”,提高后备力量。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创业园区建设为起点,结合周边各高校优势学科,探索合作共建双创园区,形成全省一流的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区。整合链接走廊内的创新主体、高端人才、平台载体实现设施资源开放共享、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专家人才引进交流、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闲置资产整合盘活,有效发挥“学府创新创业走廊”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五是调动街道、区市场监管局、五华科技园的力量,对我局视线外的企业进一步挖掘、动员,做到应报尽报。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及电话:杨吉陆 13888983122)


Copyright © 2012-2021 www.kmw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备案号:滇ICP备05009273号-1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1号五华区区级机关办公大楼

技术支持电话:0871-63632514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20002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