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昆明市五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01号提案答复的函
李玥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和均等化的建设》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内容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和繁荣发展,农村(社区)的和谐稳定,离不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建设和功能发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离不开精神文化生活的滋养和丰富。因此,关注和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和建设问题,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一是加强重视,保障经费。二是丰富全民艺术普及形式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促进文旅志愿服务,加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保障。
二、办理情况
基本现状:2021年,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局认真梳理所辖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情况,推动五华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和“均等化”等文化振兴乡村工作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现将完成的工作情况,汇总如下:
(一)街道综合文化站和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五华区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工作高度重视,结合五华区实际,为确保“十三五”期间五华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主要包括街道和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达到国家新的标准,制定了《五华区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并按照职责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明确全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对各项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整体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高效完成目标任务。2015年完成了1家综合文化站目标建设任务;2016我局完成了3家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目标建设任务;2018年完成了3家综合文化站、21家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目标建设任务;2019年完成了1家综合文化站、29家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目标建设任务。2020年五华区完成了5家街道综合文化站、42家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目标建设任务。我区按照《昆明市乡镇(街道)文化站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市民)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确保全区街道、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全达标。
(二)街道综合文化站和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情况
五华区所辖105个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结合实际均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文化工作人员;全部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和服务管理制度,并已完成制度上墙相关工作。
(三)街道综合文化站和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使用情况
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文化站(中心)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室均向辖区居民开放,开放时间每周42小时以上,实现错时延时开放。积极组织各项基层公共文化文艺展示展演活动,开展室内外展板及电子屏播放文化、科普、法制等对外宣传,举办社区业余文艺团队及社区文化工作者、辖区居民培训、辅导和讲座。现我区形成以“文化振兴农村,以服务促进发展,以特色树立品牌”的良好格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四)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一是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区十家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了线上线下丰富多彩的迎新春系列活动,不仅有精彩的文艺演出,还根据人民群众不同的民俗文化需求开展各种趣味游园活动、趣味运动会、慰问活动等,给辖区居民营造了喜庆、浓烈的节日氛围。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共开展文艺骨干培训617次,参加人数9901人;公益性展览讲座1128次,参与群众65440人;群众文艺演出活动298次,受益群众27531人;电影放映120场,受益群众6215人。2022年1月至今,综合文化站及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共开展文艺骨干培训:53次,参与人数752人;公益性展览讲座:122次,参加人数4607人;群众文艺演出活动:35次参加人数1888人。二是自全面开展 “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工程以来,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品牌活动、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特色活动借此得到了有力提升,大观街道开展的“魅力大观 大有可观”主题系列活动;华山街道开展的春晓广场百姓欢歌舞台系列活动、“银杏艺术节”;黑林铺街道开展的“民俗闹新春”“闹元宵”等一系列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丰宁街道开展的“潮乐丰宁·文化惠民”特色系列主题活动;红云街道按照“一居一品”的原则,用“家”为内涵主线积极开展社区品牌创建活动,精心打造新形势下个性鲜明的品牌温馨社区,让每个节日都是一种欢聚的团圆节;护国街形成以“中国梦、传统情”“昆明五华文庙文化节”为主题的文化品牌;龙翔办事处开展“传承历史 品味龙翔”“新春音乐会”系列主题活动;普吉街道开展的“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文化品牌活动;莲华办事处的“蓝花楹艺术节”和双拥特色活动;西翥街道的“西翥乡村文化旅游节”“五华西翥赏花节”“白族三月节”“桃园红石岩调子会”“五华西翥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系列农村地域性文化活动。今年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故事绘”“唱响五华”等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党史学习教育、“我们的节日”、“4.23世界读书日”、“春城文化节”、“戏曲进乡村”等主题文化文艺活动。各街道文化艺术品牌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产品多样。三是广大人民还可以通过手机登录五华区10家街道办事处微信公众号进行数字平台资源访问及参与线上互动。四是街道综合文化站和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各公共服务场所内均设有“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服务项目有:残疾人轮椅免费提供、残疾人白板图书借阅、纸笔提供、饮水服务、针线、口罩、医用酒精、创可贴、免洗手液、体温测量、雨伞等,共服务群众上万人次。五是提升打造西翥公共文化新空间品牌项目。①五华西翥“云上乡愁书院”项目。于2019年7月1日建成并开放,书院面积310平方米,现有藏书2000多个品种,8000余册,主要涵盖党建、社科、文学、文教、科技及白族文化等方面,由西翥街道安排人员进行日常经营管理。自2019年7月1日开业以来,举办活动30场次,累计接待读者23500余人。西翥乡愁书院极大方便了西翥街道的农村读者,大家看书、买书再也不用到城里了,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书店的优质服务。读书分享、好书推荐等一些文化活动放到乡愁书院开展,乡愁书院已成为西翥街道办的一座精神文化地标、一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一处引领全民阅读的学习高地、一所提升公众人文道德素养的大学校、一个看得见乡愁和抒发美好情感的休闲场所。②西翥沙朗文创园项目。由云南省报业集团云南日报社战备印刷厂旧址所改建而成,园区面积19.98亩,建筑面积14亩,园区内初建完成时包含五华区创业就业培训基地、文创基地、乡土人才培训基地、白族文化传承基地等项目区域。于2020年4月份,在统筹整合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教育路线、打造学习教育参观点,以点线结合、以点带面,建设完成西翥街道党校和红色党群培训基地项目,进一步抓实抓强西翥乡村红色教育阵地建设;后续提升建设有五华区青少年校外活动实践基地、五华区法治企业、五华区党建引领劳动实践众治共享活动基地等多个活动基地项目及称号;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班三十多期,培训人数1.3万多人。2021年5月10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沙朗文创园挂牌“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员教育基地”,在沙朗文创园“活字印刷博物馆”挂牌“云南日报报史馆印刷博物馆”;目前,“活字印刷博物馆”参观人数达18万人以上。2021年,园区内提升打造建设完成五华区西翥街道乡愁美术馆、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西翥白族民族文化创意展示基地等项目。10月23日,《走进云南》栏目组在沙朗文创园举行开机仪式并现场体验沙朗白族农耕民俗文化。
(五)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配套资金情况
2021年五华区常住人口数769762人(市级认定),区财政已按人均20元标准全额安排经费1539.5240万元下拨到我局,用于文化站、室免费开放、活动开展、报刊订阅、图书采购、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等各项工作。同时足额安排区文化馆、图书馆实施重大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资金配套使用率完成100%。
2022年五华区常住人口数1010396人(市级认定),区财政已按人均21元标准安排经费2121.83万元;目前上级已安排1134.25万元,截止2022年4月25日已拨付1134.25万元,完成全年进度53.45%。
(六)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工作情况
为充分展示新时代、新时期五华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的新成就、新风貌、新发展,进一步发挥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推动五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景区文明旅游等方面的典范作用,营造全社会参与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展示五华文旅公共服务领域志愿服务风采。2021年,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共组织开展3次主题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服务群众近10万人。
1.“3.5学雷锋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五华区为大力弘扬、传承雷锋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引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于3月5日至3月9日期间,积极组织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所)开展“3.5学雷锋日”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共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2次,服务群众近万人;其中区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次、区文化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次、区属10家街道办事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9次。通过此次主题系列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活动,生动形象地展示五华区文化和旅游系统志愿服务内容和景象,有力促进五华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志愿服务队伍发展,进一步扩大五华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志愿服务的宣传工作。
2.“七一”期间开展千名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活动。
根据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2021年“七一”期间开展千名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昆文旅通〔2021〕24号)文件要求,五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及工作实际,积极动员区属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翠湖公园旅游景点、社会团体等各方力量,组织千名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在各公共文化场馆、街道社区、翠湖公园、翠湖博物馆群落等场所,开展疫情防控、咨询帮助、讲解、学雷锋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共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42次,其中:在辖区各公共文化场馆(所)、翠湖景点开展定点志愿服务120次;翠湖博物馆群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1期(次);下街道社区开展流动志愿服务8次;开展线上志愿服务方式5次;开展志愿者培训3次。此次主题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开展,有力推动五华志愿服务在弘扬革命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活动和景区景点文明旅游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五华文化旅游志愿服务环境,改善五华文化旅游志愿服务品质,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树立五华志愿服务真情温暖品牌新形象,展现五华文旅融合、人文特色的良好形象。
3.“走进红色景区”志愿服务—“传承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 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五华区青少年红色教育志愿服务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区关于提升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中心任务,全面提升五华区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影响力和专业性,于6月4日正式启动五华区“传承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 擦亮历史文化名称品牌”五华区青少年红色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在前期已开展的区属学校、高等院校与博物馆结对共建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学校与翠湖博物馆群落的深入合作和文化旅游志愿品牌活动项目开发,深入挖掘结对单位特色和优势,在常态化志愿服务讲解、游客服务、城市旅游推介等活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和活动形式,将青少年校内课堂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翠湖博物馆群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品牌效应。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鉴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和均等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作为文化部门,李玥锜代表的建议引起了我局的高度重视,我局有职责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和均等化建设。
我局将根据职责职能,加大投入力度,做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和均等化建设工作。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提效工程。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工作。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打造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使全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5月26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艳 63334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