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昆明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145156号建议答复意见的函
A
〔公开〕
五政办函〔2020〕22号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昆明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145156号建议答复意见的函
严冰代表:
您在昆明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让翠湖公园更像历史文化名园的建议》(第145156号建议),已由市政府交我区办理。经我区对该项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办理,现将我区答复意见函复如下:
一、 翠湖公园基本情况
翠湖片区作为昆明市“小三山一水”建城格局的重要区域,体现了昆明城市营建和山水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昆明人民数百年累积的宝贵文化景观,是近代昆明振兴历史的集中见证地,也是古今交融、文武辉映、雅俗共赏的“昆明老城之心”。片区自然景观精致,历史人文积淀深厚,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翠湖是镶嵌在昆明主城的一颗“绿宝石”,亦被称为昆明的“眼睛”,翠湖公园占地21.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2.3公顷,水体容积15.1万立方米,绿化覆盖率达86%,乔木存量3000多株、灌木3000多株,水生植物约90亩,陆生植物43个科100多种。长期以来,我区围绕历史文化名园打造,在保留原有周边文化景点的同时,新建融合翠湖历史的多处景观,不断提升翠湖公园游览价值和挖掘周边文化底蕴,2015年翠湖公园升级国家3A级景区,2019年升级国家4A级景区。
二、 提案办理情况
通过对代表建议文本的认真学习,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的建议,有利于提升翠湖公园品质,我区高度重视第145156号建议的办理落实,交由区城市管理局办理,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园建设工作。
(一)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历史文化名园氛围
翠湖公园作为市内第一个免费公园,入园游客众多,我区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确保公园基础设施维护、绿化景观建设、环境卫生管理、安保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历史文化名园氛围。一是全园翻新彩绘古典建筑,重建老旧危楼,更换公园标识标牌,注册景区logo商标,开发景区文旅产品,同步开展网站宣传及景区互动。二是利用园内观鱼楼、海心亭、甲滇亭等文化场所,引入了传统文化交流、翠湖历史文化展示、琴棋书画展演等多种文化经营形式,恢复翠湖灯会、端午赛舟等传统节日,并在观鱼楼重建翠湖历史文化碑廊,恢复九龙池八景部分自然人文景观,翻新昆明市“自来水历史博物馆”,下一步将计划恢复水月轩“昆明市第一家照相馆及电影院”旧址,组织开展北门“精舍书声”景点筹建工作。三是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2015年以来,我区多方筹措资金达约940万元,持续开展景区完善和巩固提升,完成海心亭修缮工程,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2019年升级为国家AAAA级景区,同时严格按上级要求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20年我区还将投入213万元,实施中心区、竹林岛厕所改造提升工作,将以仿古造型,兼顾功能性和景观性,与周边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对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公厕标准设计,内部功能齐全,智能公厕设备一次配备到位,将带给游客更多舒适性。
(二)缩减商业网点,持续提升游览空间质量
翠湖公园自2002年免费开放以来,随时代变化不断优化公园管理。一是科学规划逐年缩减商业网点,不断提高游客游览体验和质量。2002年拆除公园翠湖西路经营提升公园路面、绿化及硬件设施,2012年取消东、南、西大门周边商业网点11间,2015年拆除中心区特色工艺品经营点20间。二是以文化类经营为重点,开展地方民特、传统手工艺品、非遗、文创产品展示,让翠湖公园变得更文化,更历史,更厚重。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区严格督促翠湖公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国家免租政策,减免租金达200万元。三是翠湖公园现属差额拨款单位,若取消园区内经营项目,公园每年资金缺口约较大,也会对公园品质提升和长期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下步工作中,我区将按照《翠湖周边历史文化片区整治提升规划》,继续推进翠湖片区整治提升工作,加大翠湖公园软硬件投入力度,增加公园公益项目,不断提升翠湖公园历史文化价值。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能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谢谢。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2020年9月9日
(联系人及电话: 梅学森 0871-6362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