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www.kmwh.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主题分类: 2020年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0-10-30 11:15
名 称: 关于对政协五华区九届四次会议第20A18号提案的答复的函

关于对政协五华区九届四次会议第20A18号提案的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10-30 11:15     
字号:[ ]

关于对政协五华区九届四次会议

第20A18号提案的答复的函


尊敬的各位科技组委员:

科技组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 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集体提案已收悉,经我局认真研究,反复讨论,现答复如下:

2019年1月,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在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加速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打造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试验场、聚集区。同年2月,云南省数字经济局挂牌成立。3月,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在2019“数字经济与云南创新增长”高端论坛上强调:“我们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危机感,牢牢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按照‘集天下之大成为我所用’的理念,以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走以应用试验换产业、以市场换产业的路子,积极、有序、稳妥推进‘数字云南’建设,加快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19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编制“数字昆明”发展规划,以“大健康+数字经济”为主攻方向,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大力推进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五华区作为主城核心区和传统信息产业聚集区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区位优势、科研和人才优势,正努力成为新一轮数字经济的区域“领头雁”和“擎旗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五华区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技术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推进器,在产业调整、动能转换、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五华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一)不断推动政务资源数字化

自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五华区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政府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政务资源数字化。

1. 城市治理应用稳步推进。公共安防能力不断提升。平安城市建设已基本实现对五华区重点道路的覆盖,同时依托视频监控、路口识别、人脸识别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社会治安治理的信息化,进一步强化情报收集研判,及时预警防范。建设工地管理亮点突出。率先在昆明市实现在建工程远程视频监控管理模式,对在建工地进行覆盖,减少施工安全隐患,完善环境监督,实现信息公开发布。全面推进覆盖全区的网格化监督管理模式。按照全市智慧城管平台建设的技术标准,拓展了五华区智慧城管综合运行系统平台,将原有数字城管系统升级接入市级智慧城管平台,融合了公安、水务、住建的视频资源,开发了智能识别功能。对上报的城市部件、事件派件、处理、反馈等环节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形成了事件分拨、闭环的反馈机制。积极探索推进消防大数据建设。不断加强与完善“智慧消防”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提升消防各领域科技化、智能化水平。目前已选取20多家试点单位接入防控一张网中,并开发了四大应用系统。探索建立河道信息化管理体系。完成大观河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的试点工作,并已投入运行。全面实现区级园林绿化和环卫信息化管理作业。创新建设五华区绿化环卫电子信息平台,通过外勤助手实现工作人员日常到岗后打卡定位,对人员、车辆设备实时定位和路径跟踪,实现网格化管理。

2. 民生服务能力逐渐增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取得成效。逐步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试点工作,全面普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发建设居民健康档案库,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推动医养结合新模式。教育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教育信息化全覆盖,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完备,逐步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完成管理云平台和资源云平台建设及相关应用开发,实现教育资源的分级共建共享模式。社区信息化服务逐步完善。部分社区通过个点突破,逐步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信息化水平,建设各具特色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居民文化配套服务水平提高。通过“乐享五华”综合旅游营销推广平台,进一步提升综合旅游推广营销水平,助推五华区区域旅游经济链条发展。切实落地五华文化惠民信息服务平台功能,通过线上线下的文惠卡发放,拉动区域旅游消费。

3. 政府服务效能持续改进。政务办公效能持续优化。五华区政务外网全面实现三级覆盖,借助无线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了PC端和移动终端顺畅运行和无缝对联,提升了全区政务办公效能。全面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行政审批模式。持续推进“3550”改革及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一窗通”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区级168项事项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二)数字技术不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 数字技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根据前期样本调研,全区工业企业已基本实现了内部办公管理数字化,大部分企业已在生产流程中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数字化控制,数字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正在企业技改中不断得到采用,部分企业实现了F2C(工厂到消费者)在线定制化生产销售,工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管控水平不断提升。通过积极动员企业参加国家两化融合试点示范评选和奖补激励,提高全区工业企业技改能动性,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2. 数字技术助力服务业提质增效。在扩大消费方面,5G、公共免费WIFI、电子支付、线上销售等助力南强街区、昆明老街全国高品位步行街打造,通过设立网红直播间、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直播、在线展示的形式点亮了南屏步行街和大观商业街、中铁时代耍街和新城吾悦广场等夜间经济带。在文旅发展方面,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宣传,加大环翠湖、莲花池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线上推广,烙实五华印记,展现五华魅力,扩大五华影响。每年举行的“海鸥节”、“蓝花楹节”“樱花节”“梨花节”“丰收节”等,通过线上展示、平台直播等形式塑造了一个个网红打卡点。在科技服务方面,围绕“学府创业创新走廊”建设,深化与辖区高校对接和战略合作,积极探索“高校+双创基地”、“高校+科技园区”的模式。昆明理工大学整合校产资源,与五华区合作共建“双创中心”。云南师范大学利用学校老旧教学楼规划建设“西南联大科技园”,与昆明理工科技园建立创业创新合作发展机制。截止2019年底,国融智创人工智能产业园共入驻212家科技型企业。有序推进五华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推动高校科技资源就地市场转化,高延性混凝土、虾青素产品、视觉识别等一批项目实现产业化。

3. 数字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溯源方面的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农作物培育种植方面的应用,高速通信网络搭起了在线直播认养平台,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力地推进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加快了花卉、蔬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发展,2019年全区农业牧渔增加值同比增长2.3%。“鲜为牌”绿色蔬菜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名菜”,“云澳达”牌坚果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名果”, “云花谷”四季立体花园对外运营,林奇花卉种植基地成功试种,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实现土地供应。现代农业内涵得到丰富,首届陡普鲁梨花节、第三届陡坡樱花节成功举办,沙朗绿色蔬菜等示范基地影响力日益扩大,以观光采摘、农耕文化为主的都市生态农业初步形成。

(三)数字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1. 通信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19年,全区通信光缆达11055皮长公里,共有光纤宽带用户数达40.53万户,全区92个城市社区覆盖率达100%,全部实现了千兆到小区、百兆到家庭;10个涉农社区214个村民小组光纤覆盖率达100%,全部实现了千兆到村、百兆到户;189幢商业写字楼实现了千兆光纤全覆盖;各学校、医院、公园、酒店、景区景点和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金鼎文化创意园)、西北部客运站等重要场所均实现了千兆光纤通达。通信基础设施城乡一体、新旧(新旧小区)一体、商住一体的格局已经形成,高速光网全域格局已成。全区已建成各类4G基站2700多个,覆盖到全区所有的人员集聚区域和重点网络保障场所,现在网4G客户数达143万个(按号码数统计)。4G网络地表覆盖已基本全域化,4G终端应用已经普及。2019年完成翠湖片区31个5G基站,72台套覆盖设备的建设安装开通工作,实现翠湖公园、洗马河、翠湖环路区域5G覆盖,截止到今年6月份,全区已完成新建改造5G站点近1000个,基本实现了主城二环内的连续覆盖。

2.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科学构建数字经济体系,推动数字产业化,全力建设“数字五华”,实现公共管理、社会服务和产业发展数字化转型。整合发挥区级科技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及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培育扶持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加快发展设,加快融入昆明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建设。充分利用辖区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聚集优势,构建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公共技术平台,打造环高校智力经济圈。实现R&D经费投入强度达2.33%,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45亿元。

3.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产业不断成长。2020年3月15日,由云南省政府主办,中心位于五华科创大厦的区块链中心正式挂牌成立,首批入驻区块链行业企业24家,并联合阿里巴巴、趣链等企业成立了云南省区块链产业联盟。全国首张区块链旅游发票开具,普洱茶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建成,商品追溯“孔雀码”应用,数字稿件版权溯源系统上线与即将建设的房屋维修基金区块链基础平台和区块链不动产登记网上大厅等,区块链技术在旅游、产品追溯、知识产权保护、资金管理和电子证照等方面的一批典型应用正在形成。五华区于2017年3月成立云南国融智创人工智能产业园,是云南省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园。根据调研,全区目前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研发应用的企业有20多家,从事人工智能研发人员100多名,人工智能相关营收上亿元。主要从事的是虚拟仿真、语音识别交互、语音合成、图像识别交互、动作交互、音频信号处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入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主要应用于公共安全监测预警、产品销售、仓储管理、工业生产、智能家居场景、AR电力巡检、教育培训、高原特色农业信息服务、机场安检、庭审检务、健康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以国融智创人工智能产业园、金鼎山、科创大厦三个聚集区域和以讯飞南亚东南亚信息科技(云南)有限公司、微想智森、盛策同辉、埃舍尔等一批领军企业,建设了人工智能因材施教、智慧法庭等一批示范项目。近期,区政府与科大讯飞签署了深化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西北片区建立科大讯飞南亚东南亚总部和小语种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面向全省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平台和人工智能产业中心,积极开展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政法等人工智能领域产业发展。至“十四五”末,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预计产值达到50亿元。

一、 五华区数字经济发展打算

五华区虽已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但在发展基础、人才培养、实体经济数字化、行业龙头培育、营商环境等方面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发力和改善。基于此,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共同推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将五华区数字经济整体规模做大,并突出特色和优势。

(一)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三网融合,开展5G商用化,推动5G应用的丰富化、广泛化。建立政务数据资源交换平台,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大数据中心和政府数据网站,依法依规开放公共数据资源,促进数据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

(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如电子商务、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立足现有商圈发展新零售,促进消费升级,发展服务类电子商务和共享经济。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构建智慧企业。通过发展B2B电子商务和产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完善供应链体系。推动“互联网+农业”、农业大数据发展,试点示范智能大棚、数字化养殖车间等,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型农业。

(三)加快出台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去年,我们已经开展了五华区数字经济调研,形成了相关调研报告,并遵照省市数字经济规划,参考省市和先行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结合五华区情,草拟了《五华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并报区政府决策,现正等待发布实施。

(四)加大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研究

五华区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大机遇,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全面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利用好数字技术渗透强、带动能力强的特点,全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经济产业新的增长点。为找出五华区数字经济优劣势、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对五华区发展数字经济的启示,为五华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十四五”规划提供支撑,提出五华区数字经济提出建议,我局已组织编制《五华区“十四五”时期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思路》,现已编制成稿,正准备进入评审结题阶段。

(五)实施数字产业化提升工程及产业数字化提升工程

创新扶持企业建设数字经济技术研发中心和数字经济应用研发中心,建设五华区数字经济技术研发中心,打造五华区数字经济应用研发中心。围绕五华区提出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部署,引导、扶持重点数字产业化企业建立“五华区数字经济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产业数字化企业建立“五华区数字经济应用研发中心”。激活传统产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融合应用的意识和需求,不断培育各类型数字人才,促进区域数字经济的双向发展。

(六)打造高效智能政务环境

推进政府治理和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加快实现数据共享,构建服务型政府。科学利用新技术建成“掌上办事”“掌上办公”,打造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全面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智能化管理,智慧化服务”。深化大数据应用分析,提高政府精准管理能力,感知社会态势、畅通信息渠道、辅助科学决策。用数字技术助力治理现代化,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促进民生保障和改善,提升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七)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强化现有数字经济管理机构,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形成数字经济发展合力。研究制定数字经济政策法规,组织编制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大数字经济领域的资金投入,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数字经济领域的好企业、好项目,支持现有园区向数字经济园区、基地等发展转型,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企业、项目,促进数字经济集聚发展。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成立数字经济相关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机构,引进数字经济领域的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等,培养数字经济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完善数字经济的人才梯队。联合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数字经济,加强对典型企业、典型项目、典型人才的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感谢您对五华区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及电话:刘亚光 0871-63635123,138****6495)

         

五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2020年9月29日


Copyright © 2012-2021 www.kmw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备案号:滇ICP备05009273号-1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1号五华区区级机关办公大楼

技术支持电话:0871-63632514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20002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