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www.kmwh.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主题分类: 2020年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0-10-30 11:12
名 称: 关于对政协五华区九届四次会议第20A19号提案的答复的函

关于对政协五华区九届四次会议第20A19号提案的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10-30 11:12     
字号:[ ]

关于对政协五华区九届四次会议

第20A19号提案的答复的函


曾奇勇委员:

您提出的《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赋能稳定和扩大就业》提案收悉,经我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2018年9月,国家19各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就业为主线,以同步推进产业结构和劳动者技能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加快形成适应数字经发展的就业政策体系,大力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就业创业服务能力,不断拓展就业创业新空间,着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来,传统产业面临巨大冲击,高校毕业生人数处于历史高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利用数字技术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社会就业,并不断创造出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和新的岗位,拓展就业创业空间,成为当前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一、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扩大就业规模

2019年1月,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在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加速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打造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试验场、聚集区。同年2月,云南省数字经济局挂牌成立。3月,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在2019“数字经济与云南创新增长”高端论坛上强调:“我们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危机感,牢牢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按照‘集天下之大成为我所用’的理念,以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走以应用试验换产业、以市场换产业的路子,积极、有序、稳妥推进‘数字云南’建设,加快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19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编制“数字昆明”发展规划,以“大健康+数字经济”为主攻方向,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大力推进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五华区作为主城核心区和传统信息产业聚集区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区位优势、科研和人才优势,正努力成为新一轮数字经济的区域“领头雁”和“擎旗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五华区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技术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推进器,在产业调整、动能转换、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在自身建设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在政府办公、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治理数字化,在医疗、教育、文化等民生方面不断加强服务网络化、智能化,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服务效率和质量。其次,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区工业企业已基本实现了内部办公管理数字化,大部分企业已在生产流程中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数字化控制,数字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正在企业技改中不断得到采用,部分企业实现了F2C(工厂到消费者)在线定制化生产销售,工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管控水平不断提升。在扩大消费方面,5G、公共免费WIFI、电子支付、线上销售等助力南强街区、昆明老街全国高品位步行街打造,通过设立网红直播间、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直播、在线展示的形式点亮了南屏步行街和大观商业街、中铁时代耍街和新城吾悦广场等夜间经济带。在科技服务方面,围绕“学府创业创新走廊”建设,深化与辖区高校对接和战略合作,积极探索“高校+双创基地”、“高校+科技园区”的模式。昆明理工大学整合校产资源,与五华区合作共建“双创中心”。云南师范大学利用学校老旧教学楼规划建设“西南联大科技园”,与昆明理工科技园建立创业创新合作发展机制。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溯源方面的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农作物培育种植方面的应用,高速通信网络搭起了在线直播认养平台,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力地推进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加快了花卉、蔬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发展,以观光采摘、农耕文化为主的都市生态农业初步形成。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9年突破45亿元,通过在库企业分析,近几年来,信息化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和从业人员数量保持在年均15%以上的增长水平。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五华区传统产业获得了新的发展动能,促进了一批诸如直播、外卖、快递、共享出行、在线农业、在线教育、科技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就业岗位,扩大了就业规模。

二、 政策扶持,促进就业稳定

就业稳,则人心稳,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抓好就业,社会稳定才有保障。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渠道,织密惠企惠民服务网络,引导辖区用工单位通过“就业彩云南”“昆明就业网”“昆明智慧就业平台”“昆明五华人社”公众号等省市区级平台发布岗位。编制《疫情防控及今后一段时期支持企业生产经营人社政策措施汇编(一)》及《致全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一封信》,通过新闻媒介,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向辖区参保企业广泛宣传。积极推进市区两级就业岗位信息共享机制,对行业用人需求与求职者个人就业意向进行优化调配,实现市区两级就业岗位双向共享,求职人员与求职岗位双线互通。

今年以来,五华区积极落实云南省《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昆明市2020年稳定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加大岗位供给,保障就业。疫情期间,五华区融合政策宣传、线上服务、资源共享、权益保障等资源,搭建五华“1+8+10+N”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创新,整合优化全区资源,加大政策扶持,提振企业信心,促进复工复产。截至今年8月,五华区累计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0861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93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4人,创业担保贷款扶持110人,“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扶持69人。按照做好免减缓延返的各项工作要求,五华区累计为辖区企业减免养老保险费63298.04万元,减免工伤保险费1468.57万元。对确实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企业,延期缴纳养老、工伤保险费;对已经缴纳2月份养老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事业保险费的企业进行退费。截至目前,发放稳岗返还1.7亿元,其中:一般性企业稳岗返还5599户、165630人,金额7981万元;困岗企业稳岗返还5户、11642人,金额9067万元;拨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资金3002.58万元。

三、 工作打算

根据您的建议,我们打算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壮大。尽快出台区级数字经济发展扶持政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壮大数字经济规模,培育就业增长点,形成新的发展动能。

(二)实施“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加强区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搭建用工单位和就业人员之间的桥梁,提供精准服务能力,广泛宣传用工就业和技能培训政策,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


衷心感谢您对我区数字经济发展和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及电话:刘亚光 0871-63635123,138****6495)

         

五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2020年9月29日


Copyright © 2012-2021 www.kmw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备案号:滇ICP备05009273号-1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1号五华区区级机关办公大楼

技术支持电话:0871-63632514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20002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