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www.kmwh.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15177-201706-282486 主题分类: 2017年
发布机构: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17-06-19 18:06
名 称: 关于对政协五华区九届一次会议 第 17A07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政协五华区九届一次会议 第 17A0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7-06-19 18:06     
字号:[ ]

      A


                  五发改联20172


关于对政协五华区九届一次会议

17A07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王立荣委员:

您提出关于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提案”的提案,已交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区农林局主办,区统计局协助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从促进居民消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最低工资和低保标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实行结构性的减税、稳定和提高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建立城中村拆迁对居民的长效保障机制、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十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建议,措施具体、针对性强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该指标是反映城镇居民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人民群众受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直接体现。居民收入的提高日渐成为满足民生需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影响收入增长的因素错综复杂。

一、五华区居民收入基本情况

2016年五华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509元,同比增长8%。绝对值高于昆明市770元,在昆明市主城区中排名官渡(37540元)、盘龙(37528元)之后,西山(37490元)、呈贡(37100元)之前,位列第三。增幅低于昆明市0.2个百分点,排名官渡(8.2%)、盘龙(8.1%)之后,与西山(8%)、呈贡(8%)持平。

2016年五华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217元,同比增长9.4%。绝对值高于昆明市3662元,在昆明市主城区中排名官渡(17166元)、西山(16802元)、呈贡(16605元)、盘龙(16386元),位列第五。增幅低于昆明市0.3个百分点,排名盘龙(9.6%)、官渡(9.5%)、呈贡(9.5%)之后,西山(9.3%)之前,位列第四。

2017年一季度,五华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993元,同比增长8.1%,绝对值低于昆明市677元,在昆明市14个县市区排名安宁、官渡、嵩明、西山、盘龙之后,位列第六,增速低于昆明市0.2个百分点,在昆明市14个县市区排名仅高于嵩明、官渡、石林,位列第11名。

2017年一季度,五华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97元,同比增长8.8%,绝对值高于昆明市1989元,在昆明市14个县市区排名官渡、西山、呈贡之后,位列第四,增速低于昆明市0.2个百分点,在昆明市14个县市区排名11位,在呈贡、官渡、盘龙之前。

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流通环节、运输成本、固定资产价格上涨增加贸易市场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物价上涨过快,居民负担增加,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二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部分实体企业产能过剩、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工业形势低迷、小微企业大浪淘沙、市场消费需求不足,城市就业竞争压力大,目前统计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虽然较低,但实际情况存在较多城镇人员未进行登记,实际的失业率比登记失业率高,居民家庭经营净收入增收空间受限。三是五华区财政供养人员居昆明市各县区第一,2004年区划调整后至2016年主城四区按照五华31%、官渡16%,西山13%、盘龙6%实行税收体制性上解,体制上解的负担不合理,导致我区人均可用财力在四区中最低,人均可用财力最高的县区是我区的1.71倍,使我区与其他三个区的人均可用财力的差距逐年拉大,负担过重的财政体制已严重影响了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新增建设项目资金安排、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搭建就业创业良好环境,各项政策的制定落实等方面均受到财政资金的制约,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制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四是低收入水平困难群体庞大。作为一个民生改善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的老城区,突出存在着困难群众多、低收入者比重较高、人口老龄化严重、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等一系列影响居民收入的不利因素。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中村改造的大力推进,位于城中心的部分原有农贸市场或搬迁或关停,群众“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有所凸显,居民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城乡发展不平衡,西翥片区等涉农区域发展缓慢,缺乏产业项目支撑,制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医疗、卫生方面,全区卫生资源总体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卫生资源的配置滞后于城市建设发展。

三、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措施

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是保证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我区就业人口中,工薪阶层占多数,若要促进收入有效增长,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不利影响,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转方式、抓改革、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实施,让大多数群众能实实在在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实惠,同时要着力缩小收入差距,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为重点,实施“扩中、提低、调高”战略,坚持科学发展,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

(一)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在发展目标上,“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在产业发展重点上,处理好优化增量盘活存量”相协同。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要通过三去一降一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做好增量、存量的加减法既要重优化增量,围绕发展优势新兴产业,强化创新驱动;强化招商引资,瞄准高端,加强集聚,拉长做强产业链;突出培育扶持,加快速度,提高效益,使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新项目有效对接。要坚持盘活存量,通过改革重组、技术改造、内部结构调整等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此,五华区提出了深挖传统产业贡献度,提升新兴产业活跃度,全力打造结构完善、支撑有力、互为融合的5+5”产业体系,抢占省、市产业分工的制高点。一方面推动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强优势、显特色、补短板,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加快商贸、金融、烟草、有色金属、农业五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推动现代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大文创、大旅游、大健康、大数据、现代物流五个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积极扩大就业

贯彻实施“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就业方针,着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十三五”期间,每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每年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以上。统筹推进区域就业和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区域就业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就业,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就地就近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统筹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的就业。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完善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形成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位一体的工作新格局。加大“贷免扶补”和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力度。加强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优化创业环境,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新增一批实训基地、青年见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就业培训。加强公共就业培训服务载体和能力建设,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完善就业失业监测,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

(三)鼓励自主创新创业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向创新要动力,开拓新空间、使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催生新商业模式、创造新供给。五华区总体经济实力较强、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善、科教优势明显,但存在业态不新、链条不长、创新不足等问题,亟待加以改进提升,创造新供给、推动新发展,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增强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积极创新财政资金扶持企业方式,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放大效应,在昆明市各县(市)区中率先设立区级创业投资产业引导基金,出台《五华区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设立1亿元规模的产业引导基金,主要投向辖区内符合产业发展战略的潜力型、增长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及相关主管部门提出的行业龙头企业。同,鼓励探索设立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扶持等特色领域内的投资基金,重点支持高原特色农业(科技)、生物医药、医疗教育、高新技术等行业,通过建立多层次、有特点的产业引导基金体系,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引导国有资本投向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发挥国有平台公司创新创业引导作用鼓励平台公司充分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参股、持股、组建管理公司等多种方式支持创新型、成长型中小科技企业加快发展。发挥辖区内高校、科研机构等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创业创新,引导双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做强做大发展新动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实施互联网+、载体升级、资源开放共享、环境提质优化、服务提升等工程,金鼎文化产业园区纳入云南省首批“双创示范基地”,金鼎文化创意小镇拟申报国家级特色小镇,九机网、猪八戒网等多家国内领先的文化行业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有力促进创业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性互动

(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众的生活水平,对困难人群实行托底保障,应保尽保。多部门联动保障老弱残人员在医疗和公共产品提供等方面的政策落实。加强劳动监察,防止拖欠职工工资,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项政策,逐年提高失业保险和低保金的发放标准,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和生活保障水平。通过建立有关机制,帮助困难居民、困难家庭增加收入,同时减少相应生活支出,通过多种帮扶渠道,组合帮扶政策,积极帮助贫困居民和家庭提高生活水平。加强市场监管,抓好价格监督检查和管理。

坚决制止搭车涨价和哄抬物价的现象。鼓励和引导合理消费,通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杠杆,用强大的内需发展拉动经济的增长,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五)重视“三农”工作

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涉农区域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理财投资意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提升农民的理财水平,培养农民多渠道投资意识。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协调统计部门,加强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等的跟踪监测;加大对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和服务三项支出、食品烟酒、衣着、医疗保健支出、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八大类消费的监测分析。统筹加快涉农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综上,五华区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推进五华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您提出的建议既是对我们工作的督促,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同时更为五华区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工作中明确主攻方向和增收路径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建议。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关心和支持。

五华区发展和改革局            五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五华区农林局

2017614

━━━━━━━━━━━━━━━━━━━━━━━━━━━━━━━━━━━━━━━━━━━

抄送:区政府目督办,区政协提案委。

━━━━━━━━━━━━━━━━━━━━━━━━━━━━━━━━━━━━━━━━━━━

注:在右上角“△”处标明办理结果,即“A”、“B”、“C


Copyright © 2012-2021 www.kmw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备案号:滇ICP备05009273号-1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1号五华区区级机关办公大楼

技术支持电话:0871-63632514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20002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