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五华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 163号建议的答复
A
昆明市五华区发展和改革局文件
五发改〔2017〕38号 签发人:阮勇
关于对五华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 163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陈晓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扶持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体系的建议”,已交区发改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建议主要涉及当前五华区引进和扶持企业的相关政策存在不完善、不明晰、政策凌乱等问题,作为建议的主办单位和各协办单位高度重视,区发改局联系协办的经贸、科信、财政、园区管委会等部门进行了共同协商,并提出相关处理意见如下。
近年来,五华区坚持强化政策引导,从实际出发,把中央、省、市的要求与五华产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政府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完善调整产业配套政策,自2012年至今连续6年出台稳增长政策,仅2016年就兑现扶持资金5800万元以上。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酝酿出台、落地生根、红利释放对辖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对筑牢五华经济企稳基础有积极意义。
2017年,为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有效促进五华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方位打造五华促进经济发展升级版,实现“稳住存量、增加增量、扩大总量、提高质量”的目的,我们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在考虑稳增长的基础上,更注重调结构、转方式,在巩固发展优势的同时,更注重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在大量调研基础上,我们紧扣市场需求,围绕企业诉求,着力破解五华区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传统动力减弱、新的增长点培育缓慢、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关键问题,提出了稳增长“1+X”政策体系。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进一步提高,实招、硬招、新招频出,扶持资金加码,政策覆盖面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1”是指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等宏观角度出台的《五华区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16条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16条措施》),是五华区围绕着力稳增长、促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1+X”政策体系的核心政策。“X”是指从微观角度出台包括促进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推动工业经济止跌趋稳、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支持总部楼宇经济发展、鼓励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外贸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优化园区政策环境、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若干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一套涵盖面广、系统性强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组合拳。
在制定政策时主要考虑:一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近期重要工作部署,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项工作任务;二是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22条措施的意见》、《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6条措施的意见》;三是结合五华实际,在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总部楼宇经济奖励、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优化园区政策环境及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等政策措施方面进一步突出五华特色,扶持标准、资金安排进一步升级、优化、加码。
“1+X”政策体系有如下特点:
一是“全”——政策涵盖面广。“1+X”系列政策充分融合省、市稳增长政策措施,突出五华经济结构特点和产业发展导向,注重各类扶持政策整合,注重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的结合,也充分考虑原有稳增长政策的延续性。全面覆盖了实体经济发展各个层面,从经济发展各个薄弱环节点对点发力,具有较高的涵盖性和针对性。
二是“新”——政策突破性大。“1+X”政策体系体现了立足资源禀赋,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要求,注重实效,也更具操作性。推进总部楼宇发展政策措施再升级,修订完善了《五华区加快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奖励办法(修订)》,打造五华区总部楼宇经济“升级版”,对总部、楼宇企业奖励标准大幅提高,对金融总部、楼宇提升改造最高奖励可达100万元,对主板上市总部奖励高达120万元。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有新政策,在昆明各县区中首创产业引导基金模式,修订完善了《五华区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设立1亿元规模的产业引导基金,创新财政资金扶持企业方式,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放大效应。鼓励探索设立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扶持等特色领域内的投资基金,重点支持高原特色农业(科技)、生物医药、医疗教育、高新技术等符合全区产业发展导向,并具有较强成长性的潜力型、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建立多层次、有特点的产业引导基金体系,助力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文化资源优势有举措,研究出台《五华区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五华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对在库文化企业和项目、新达规上限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等予以大力扶持补助。
三是“准”——政策针对性强。“1+X”中的每一个政策都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政策取向,注重精准施策。避免“撒胡椒面”,充分体现财政资金精准投向,集约利用,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税收奖励政策方面, 2010年—2016年累计安排财政资金5300万元,用于对纳税额进入五华区区级地方财政收入达100万元以上企业的奖励。最新修订形成的《五华区企业发展扶优扶强暂行办法(修订)》,结合五华区产业培育主导方向和产业转型升级现实需要,优先对大健康、大数据、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领域的企业予以补助。重点对烟草制品、商贸零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运输、农业等传统领域的企业予以补助。园区政策方面,紧扣省级工业园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等发展定位,先后出台《五华科技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扶持园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促进昆明广告产业园产业发展的暂行办法》、《五华科技产业园一站式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财园助企贷”操作细则,重点针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广告创意、影视动漫等企业发展、园区整体品牌宣传推介以及重大活动举办、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资金投放和扶持,多举措推动众创空间、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创业示范园区发展,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的园区政策体系。鼓励创新创业政策方面,围绕发挥好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激励作用和市场配置各类创新要素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投向科技产业的联动机制。创新科技企业奖励资金投入方式,以引导基金、融资担保等多种形式,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入,切实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型企业发展步伐。在出台《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基础上,拟对《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同时,继承原有政策精华,鼓励民营企业争创三级名牌名品。加大“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和“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支持力度。
四是“实”——政策含金量高。“1+X”政策体系与以往政策相比,措施更实、“干货”更多、含金量更高,有政策红利也有真金白银,让干事创业的实体经济看得见、看得实。粗略估算配套资金达1亿元以上,其中,重大项目前期费1500万元,扶优扶强资金1500万元以上,鼓励创新创业扶持资金2700万元,产业引导基金、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基金共计2000万元,鼓励总部楼宇经济发展约800万元以上,鼓励文化产业发展奖励资金约700万元。在总部楼宇扶持、前期研究费安排、科技创新等资金安排方面均较往年有了大幅提升,在支持建筑业、服务业发展、加大外贸扶持等方面新增资金安排。在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压缩行政审批时限、完善困难反馈解决机制等营商环境方面也体现出实招、见实效,企业登记注册“零收费”制度落实上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金安排力度,优化服务环境。
稳增长“1+X”政策体系中措施一个接着一个、政策一项接着一项,但能不能有效遏制经济下行,尽快将经济拉向复苏通道,关键在于,这些政策能否在稳增长中高效落地,并达到预期目的。为此,区政府明确了政策措施的具体时间表, 在政策兑现时间要求上,对符合奖励扶持条件的企业,各政策牵头兑现部门于6月底前帮助企业享受、落实到位。同时,收集整理企业反馈信息,对企业提出的合理诉求,属区级能够协调解决的,自企业正式反馈起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成。在资金拨付进度上,区级财政安排重大项目前期经费上半年全部拨付到位,全区各部门预算内专项资金须上半年前下达60%以上、9月底前下达80%以上、11月底前全部下达完毕,全力加快财政资金拨付、执行进度,确保政策落实不出现打折现象。
综上,五华区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等方面不断做出有益尝试,着力破解五华区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传统动力减弱、新的增长点培育缓慢、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关键问题,但是离上级党委政府及辖区老百姓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您的建议为新形势下五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建议和目标方向,我们将继续努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弱化微观方面的管理职能,进一步放权给市场,在坚持市场化过程中完成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执政效率;加大社会管理和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为市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关心和支持。
五华区发展和改革局
2017年5月17日
━━━━━━━━━━━━━━━━━━━━━━━━━━━━━━━━━━━━━━━
抄送:区人大人事委,区政府目督办。
━━━━━━━━━━━━━━━━━━━━━━━━━━━━━━━━━━━━━━━
注:在右上角“△”处标明办理结果,即“A”、“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