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为: 首页>五华党建>党建要闻
党员教育培训要“添醇味、有滋味、留回味”

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鲜明提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进一步深化、党员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党员教育培训成效进一步提升等目标,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党员队伍指明了工作方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打造“精、活、实”三位一体党员教育培训新模式,让党员教育培训“添醇味、有滋味、留回味”,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教育培训成果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以“精”字破题,配优师资队伍,让教学资源更添“醇味”。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党员教育培训不是单打独斗的差事,而是需要各方资源攥指成拳的系统工程,其中党员教育师资作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顶梁柱,关系着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决策部署是否能在基层大地深深扎根、开花结果。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多层次筛选、高标准培育的原则,为师资队伍添活力、强筋骨。既要把退休干部、老党员,以及党校教师、政策研究员等政治过硬、理论扎实的“智囊团”“理论骨干”请进来,也要把致富能手、种养殖专家等接地气、懂技术的“田专家”“土秀才”纳进来,常态化储备一批开口能讲、讲而有章、听着管用的金牌讲师,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既讲“高大上”的理论政策,也教实打实的生产技术,帮基层党员打开新视野、补上技能课、练就真本领,为党员教育培训筑牢“硬支撑”。要坚持用人所长、人尽其才,让懂理论的讲理论、懂技术的讲技术、懂创新的讲创新,真正让党的好声音在基层“声声入耳”,让教育的好效果在一线“开花结果”。

以“活”字破题,打造多维矩阵,让培训内容更有“滋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面对快速演进的时代形势和复杂多元的学习手段,单一的“填鸭式”灌输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党员群体的营养汲取需求。各级党组织要严防“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培训模式,要构建起“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学习矩阵,依托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本地智慧党建学习平台、微信群等数字化载体,打造24小时在线不打烊的指尖充电站,将党的创新理论、政策解读、先进典型案例等内容,转化为图文、音频、短视频等鲜活形式,让党员同志能在茶余饭后、农闲间隙等碎片化时间提质赋能,随时扫码学习、掌上充电,实现党的创新理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针对不同的党员群体,还要开发不同的培训课程,定制“分类施策、精准滴灌”的内容矩阵,推出农技课堂、车间讲习所、革命故事汇等沉浸式党课套餐,推动理论学习从“被动听”变为“主动融”,让培训内容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真正入脑入心。

以“实”字破题,深化基层实践,让培训实效更留“回味”。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党员教育培训并非一学了之的走过场,最终落脚点是要将课堂上的培训干货变成为民服务的躬身实践,让群众对党员教育成果真心拍手叫好。各级党组织要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成果同“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群众献一策”“民意直通车”等民生活动深度融合,既要“党员—群众”结对子,还要制定“实践套餐”,让党员主动沉下去,走进田间地头察农情、街头巷尾听民意、同坐一根板凳解难题,既帮群众啃下急难愁盼的硬骨头,还要参与社区治理的微服务,真正实现与群众“心贴心、零距离”。要鼓励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积极响应政策宣讲、矛盾调解、助老扶幼、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引导他们在基层一线“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让党员从“被动参与”转化为“主动作为”,以基层实践构筑党员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党群关系的“粘合剂”,真正做到党员多跑腿、群众少操心,让党员教育培训成果在烟火气里焕发生机,在办实事中直抵人心。(朱雨涵)


Copyright © 2012-2021 www.kmw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1号五华区区级机关办公大楼

技术支持电话:0871-63627325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20002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22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92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