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引发热烈反响。该片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远见卓识,展现了浙江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变革。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广大党员干部要担起文化使命、赓续文化根脉,书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绚丽新篇。
续文化根脉,走稳文化传承路。“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脉,是一个民族永立于世界之林的源头活水。回望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再到“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广大党员干部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扎实、学深入、学全面,善于从甲骨文、青铜玉器、竹简木牍中读懂过去,主动做好文化遗产、遗址遗迹、传说故事、民间风俗的保存与收藏,真正将文化自信深深扎根在传统文化沃土之上。要结合时代精神发扬传统文化,因地制宜深挖乡村传统文化,充分融合独具特色的地形地貌、历史遗址、传统服饰、民俗节庆等文化成分,构建传统与现代交织、革命文化与乡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并开展带有“泥土气”的文化宣传,以“地方话”“家常语”,让通俗易懂的文化更好传承下来。
讲文化故事,走稳文化共享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随着我国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与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认同感正呈现出多维拓展的积极态势,这也要求我们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真正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广大党员干部要常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襟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追求,主动在世界舞台、重大交流、公开场合宣扬“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念,既学习他国优秀文化和发展理念,也坚定不移走正确的路,在自信互鉴中矗立文化强国的世界坐标。要加强“自塑”能力,把“长城、敦煌、故宫”等中国文化遗址和“语言、文学、礼仪、武术、茶文化”等中国符号梳理凝练起来,并结合海外传播特点,形成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共同话语,以“共情”增进情感,以“共通”凝聚共识。
绘文化蓝图,走稳文化创新路。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途径,才能长久保持生机与活力。从《逃出大英博物馆》文物与融媒体相结合,到春晚《栋梁》《秧BOT》火爆全网,再到“数字故宫”“云游长城”等VR、AR技术广泛呈现,文化创新赋予了中华文明葳蕤蓬勃的繁荣景象。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守正创新的精神内核,运用大数据精准定位受众需求,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VR、AR、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打造出“视觉化、情感化、场景化”的文化IP,真正将民间故事、传统文化、遗产遗址与现代技术融合,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探索“文化+科技”“文化+商贸”“文化+旅游”等新发展模式,创作新的艺术作品、设计新的传统文化产品、开发新的文化旅游项目,不断挖掘并延续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