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为: 首页>五华党建>五华先锋>党建动态
团结奋斗就在你我之间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强调:“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历史已经证明,也必将继续证明,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启航,到新时代的全面小康,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

信仰如炬,团结奋斗的“根”要扎进心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一次农村党员教育课堂上,我请大家用一句话描述“入党初心”,年纪最小的党员说:“想在乡亲最需要的时候,能挺得出来”;年纪最长的老支书只说了六个字:“听党话、跟党走。”简简单单,却字字千钧。回望来路,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前行,靠的就是这份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随。无论是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还是改革开放的破浪前行,信仰始终是团结的“黏合剂”、奋斗的“方向盘”。

如今的团结奋斗,更多不再是战火纷飞中的浴血拼杀,而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与坚守。在偏远山村教书的老师,在抢险一线不眠不休的突击队员,在研发岗位上钻研的工程师……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坚守书写了新时代的信仰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在大战大考面前无所畏惧,在团结奋斗中不断砥砺初心使命,书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心系人民,团结奋斗的“力”要源于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团结从来不是喊出来的,是在一次次“把群众放在心上”的行动中凝聚出来的。在我所锻炼的村落,有一次我们启动城中村改造,意见分歧一度激烈。年轻的居民想快速推进,老年居民顾虑多,矛盾眼看要激化。一位农村党员大姐挨家挨户跑,泡在居民群里“接地气”,甚至牺牲休息时间陪着居民反复讨论方案、调整细节。她一句话让我动容:“群众的心合了,事就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团结奋斗最坚实的底气和力量源泉。从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到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哪一项不是因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最终落地见效?

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共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干担当,团结奋斗的“魂”要落在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党的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曾参与一次应急抢险,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低洼居民区积水严重,多个小区断电断网。一群“90后”党员组成的“青年突击队”临时集合,肩挑背扛、一袋袋沙包堆起来、群众一户户转移安置。有人脚底磨破、有人嗓子沙哑,却都说:“不怕,这点累值。”我真正看懂了什么叫团结的力量,也明白了“奋斗”两个字的分量。

实干是最有力的团结体现,是最真诚的群众工作。当前我国发展进入“高风险高挑战高要求”阶段,面对产业转型、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新问题,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有敢啃“硬骨头”的韧劲、敢闯“无人区”的胆识、敢担“烫山芋”的担当。团结不是表态,而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奋斗不是表演,而是埋头苦干见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要勇于担当作为,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在矛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善于积极应对,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对人民的赤诚,在团结奋斗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党旗飘扬的方向,就是奋斗出发的方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将对党的忠诚化作坚定信仰,把对人民的感情化作前行动力,把对事业的热爱化作苦干实干的激情,真正用一腔赤诚、一身本领、一肩责任,在团结中凝聚奋进力量,在奋斗中点亮时代荣光。让党旗所指的地方,有人民满意的答卷,有历史记住的脚印,也有我们共同走过的光辉航程。(万羽翀)


Copyright © 2012-2021 www.kmw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1号五华区区级机关办公大楼

技术支持电话:0871-63632514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20002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22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92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