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粪坑、掀窨井盖、置身险峻悬崖,甚至在恶劣现场用餐……是刑侦民警的工作常态。即便如此艰苦,他们仍精于常人难以企及的技术活:搜寻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还原事实,查明真相。
毕建华,现任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刑事技术中队中队长,从警28年,他主勘了3000多个大大小小的犯罪现场,凭着永不言弃的信念,助力侦破80%以上的案件。“因为我热爱刑事技术,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也更愿意去学习!”这份执着,使他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赢得广泛认可。
受广播剧启蒙
成长为“刑事技术状元”
刑警梦想根植于毕建华童年,广播剧《刑警803》点燃了他的向往。1997年10月,毕建华加入公安队伍,抱着对刑侦事业的憧憬和热情,他于2006年加入五华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从事痕迹检验。
为了锻炼观察力,毕建华闹过不少笑话。他常在生活中下意识研究他人步态,在家分析足迹特征,甚至吃饭时也在复盘疑难犯罪现场特征,一度被家人要求“在家就做个正常人”。
天道酬勤,从警以来,因工作出色、成绩突出,毕建华曾获评公安部“全国优秀现场勘查员”,荣立个人三等功;2021年被评为“云南省刑事技术状元”,被授予“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他带领的团队曾蝉联四届全市刑事技术技能比武大赛冠军,其所属技术室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为全省唯一一家。
每一个案发现场
要靠火眼金睛找突破口
“每一个案发现场,都要靠刑侦民警的火眼金睛寻找突破口。”毕建华深谙此道。
2012年,昆明市五华区发生一起恶性案件,造成一死一伤。现场凌乱复杂,作为主勘,他通过推导分析、现场模拟,成功找到犯罪嫌疑人故意藏匿的作案工具,并提取关键的DNA证据。
在2013年的一起恶性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伪装作案,现场无法提取手印、DNA等重要证据。毕建华排除万难,多次复勘搜查,最终找到一枚血潜鞋印,通过这枚残缺的鞋印,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
3000余个犯罪现场,每当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毕建华总能凭借精湛扎实的勘验功夫,对案件线索抽丝剥茧,直达案件的真相。他常说:“细微之处才见功夫,我们需以百倍耐心细致,还原真相,捍卫法律尊严!”
从事刑事技术的人
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毕建华反复强调:“咱们从事刑事技术的人,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020年,毕建华任五华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后,为保护物证安全,在建设物证库时,引入了个性化定制的轨道式自动跟拍机器人,将其与物证管理系统无缝对接。机器人不仅可以跟随取放物证的行动路线,进行实时跟拍,还能自动跟踪人影、变焦拉近拍摄,最大限度保证物证安全。
针对监督管理上的痛点,他亲自构架功能模块、制定相应模板,自主研发了适合技术室使用的综合管理系统,涵盖了技术室90%以上的工作,在保证“事事留痕”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毕建华撰写的《试论手印显现处理技术的重要性》《浅谈鞋内底浸渍痕迹在足迹检验中的应用》等多篇论文被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采用。
在毕建华带领下,五华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的软硬件及专业、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年均勘验各类刑事案件现场1200余件,勘验完成率均超过100%,各类物证提取率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为破获系列大案、要案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