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五华区莲华街道教场中路社区党委坚持“围绕党建抓服务、抓好服务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在为民服务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六心”工作法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新模式,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多元共治聚民心。教场中路社区不断完善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聚合作用,将辖区内云南警官学院、云南省第二女子监狱、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等11家党组织的优质资源和2000余名“双报到”党员力量整合起来,建立“大党委”成员单位“轮值活动我来办”和“双报到”党员“服务群众我在岗”机制,以“双向认领、双向服务”方式将“三张清单”落细做实。今年以来,社区党委联合“大党委”成员单位开展共建活动20余次,开展党员“双报到”200余次,为民办实事50余件,有效形成“组织联建、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网格治理贴民心。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进一步延伸网格触角,细化网格服务。将辖区划分为3个五级网格,建立网格(居民区)党支部3个,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同时将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志愿者、热心居民、物业管家等人员纳入网格员队伍,把入户宣传、矛盾化解、隐患排查、民意收集、环境整治等工作融入网格中,推动居民区党支部和社区网格管理双促双融,构建“支部建到小区里、党员编在网格里”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协商议事顺民心。社区将居民诉求作为推动社区治理的着力点,积极搭建“居民议事亭”“楼院小坝会”“圆桌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商共议共治平台,梳理居民群众的身边事、需要社区协助的棘手事、依靠多方合力解决的麻烦事,营造“遇难题大家议、决策大家定、有事大家干”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今年以来,通过“居民议事亭”等平台共收集居民反映问题60余个,解决教场北路192号物业与单车保管站矛盾纠纷、教场中路190号小区居民私占空地等问题30余个。
志愿服务暖民心。围绕“居民有需求,社区有回应”的工作目标,推进“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在辖区党员中开展“当好一名联络员、带好一栋居民楼、帮好一家困难户、出好一个金点子、办好一件社区事”“五个一”活动,引导辖区党员参与到为民服务志愿活动中来,着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文明实践为纽带、党员干部为骨干、居民群众为主体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党员志愿者共开展困难帮扶、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服务100余次,服务居民2000余人次。蓝花楹文化艺术节期间,建立以党员、云南警官学院青年志愿者、商铺店主、辖区居民等共同参与的“蓝花楹志愿队伍”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10余次。
多方联动安民心。社区党委始终把“平安社区”建设挂在心上,以党建引领筑牢社区群众安全防线。突出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者以及网格员的“触角”和“探头”作用,在走访交谈的“家长里短”中掌握小区里的大事小情。强化“周例会”机制,将发现、收集的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社情民意等不稳定因素作为平安志愿服务队的巡查重点。同时,吸纳辖区内8名退休党员参与矛盾调解工作,将各类风险和矛盾问题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引导居民有事多商量、遇事先商量、难事好商量,以敲开居民“家门”,走进居民“心门”的方式,助推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
文化惠民润民心。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聚焦重要节日,谱写弘扬文明“乐民线”,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明创建常态化建设。吸纳辖区20余家共建共驻单位参与文化惠民活动,共同开展“书香润心灵·阅读亮基层”“普法宣传进万家,守护居民钱袋子”“粽香迎端午 和谐邻里情”“共建杯”篮球友谊赛等活动,打造党群连心、邻里和睦、群众满意的生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