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南等8省区第五批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将于2025年落地。这也就意味着,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将成为云南省首批迎来新高考的学生。
此前,《云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发布。如何解读新高考方案?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更好地利用信息差,为孩子进行规划?这些问题,相信是许多高一年级、初三年级甚至其他中小学生家长都关注的。
本期,要和大家一起回顾云南省新高考政策的几个关键点:
云南省高考综合改革从2022年起实施
2022年启动云南省高考综合改革,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也就意味着2025年这批学生首次参加新高考。
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14门科目,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学3门科目的实验操作测试,合格性考试的成绩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分为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也就是计入新高考成绩。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重要参考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旨在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5个方面。要求普通高中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学习成长经历,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2025年起实行3+1+2新高考模式
从2025年起,也就是2022年升入普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3年后,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即高考录取依据全国统一高考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择优录取。
考试科目由全国统一高考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选择性考试科目组成。
全国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任选一门)3门,不分文理科,使用全国卷,其中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部分组成。
选择性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由云南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评卷。考生根据普通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必须且只能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任选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可以把考试科目简称为“3+1+2”,“3”就是语文、数学、外语,“1”就是物理和历史中选1门,“2”就是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任选2门。
新高考6门科目总分750分
新高考6门科目总分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卷面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各科满分均为100分,其中,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考生选择1门)成绩按照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思想政治、化学、地理、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考生选择2门)成绩按照等级转换分计入高考成绩。
选择性考试科目由云南省统一命题
2025年起,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按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组织考试,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6月。选择性考试与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在全国统一考试结束后随即安排进行。全国统一高考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选择性考试科目由云南省统一命题。
3+1+2高考科目设置模式有12种组合
实行“3+1+2”高考科目设置模式,理论上有12种组合,相比高考综合改革前文理分科的2种科目组合方式,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促进了文理交融。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按物理、历史分开划线
从2025年起,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中,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计划、分开划线、分别投档,区分本、专科两个阶段进行录取。考生总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考生志愿由“院校专业组”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提出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提前向社会公布。
实施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
实施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是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举措之一。是一项旨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扩大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权、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举措,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改革。
完善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
从2025年起,每年春季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考试评价方式,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以及社会同等学力人员,全省统一组织开展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分类考试作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为各类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方式,引导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为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供多样化选择。
内容来源:昆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