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城社区:依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优势 构筑“平安创建”坚实基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近年来,五华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政策宣传、教育培训、示范创建等各项工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化,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即日起,都市时报与五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以文化人 五华同心”主题报道系列活动,以图文、视频、直播等方式,带你领略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美好生活。

昆明市五华区大观街道顺城社区地处昆明核心商业区,辖区内有回、白、彝、壮等15个少数民族,是典型的都市民族社区。近年来,顺城社区党委依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充分调动各方社会治安积极因素,以群防群治队伍为骨干,以建立平安网络为手段,以提升社区综治维稳整体水平为目的,创建稳定的治安环境,营造“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和扎实的社会基础。

   以党建为引领

   深化平安创建思想教育

以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委牵头,成立工作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通过强学习、压责任、聚合力,充分发挥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平安社区创建工作。

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为基本原则,联合辖区党组织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教育辅导、医疗、环保、文化、消防等志愿服务30余场次,结对帮扶70余人。

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 ,用活用实“吹哨报到”机制,解决了辖区金碧路150号院下水管网堵塞长期淹积水、崇仁街非机动乱停乱放现象、招银大厦窨井污水外溢等问题及进一步督促落实新月花园小广场商户“门前三包”责任;对辖区10名困境儿童进行学习物资的帮扶,对辖区居民进行法律援助追讨回赔偿金额共6万余元,积极化解社区内各类不和谐的因素,维护居民合法权益,为平安社区创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为抓手,创建稳定的治安环境。充分发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组织各民族同胞定期不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公民道德等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居民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文明之风。以“和谐文化、文明创建”为主线,开展民族运动会、民族一家亲文艺汇演、民族团结宣传月展演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积极向居民群众、商铺门店开展治安防范、安全生产、邻里守护等宣传,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治安、消防隐患排查,利用辖区宣传阵地开展禁毒、普法、劳动纠纷等相关法治宣传活动。

大力开展“走百家门,知百家情”活动,深入小区居民楼院走访群众,通过和群众零距离地接触,了解民意诉求,对各类困难人群做好摸排帮扶,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排查、早处理、早报告”,上下发力做好群防群治。

    以网格化管理机制为平台

    筑牢平安创建基石

按照地理位置将辖区分为4个网格,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作为网格责任人,网格责任人各负其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管理,紧扣辖区居民群众需求和诉求差异,将人员和服务进一步下沉,实施两人双岗、同岗同责“双A制度”,窗口负责做好解答、接件、上报、受理进展跟踪等服务,设定“菜单式”服务内容调节工作事项,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

以社区“爱心驿站”为载体,将帮扶服务送到各民族群众家中,组建了一支千余人志愿者队伍,把宣传员、普法员、计生员、调解员、监督员等纳入范围,涵盖了辖区方方面面,充分发挥有声望的少数民族居民代表参与民族事务议事协商、矛盾调处作用,让少数民族居民群众更有归属感,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Copyright © 2012-2021 www.kmw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1号五华区区级机关办公大楼

技术支持电话:0871-63632514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20002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22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92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