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走进五华区大观街道富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随即映入眼帘的就是滇军名将“李鸿祥”微展馆,旁边还有一面写着“尊侨、爱侨、护侨”的文化墙,一幅幅照片定格了社区组织侨界人士开展的各项活动,一股尊侨、爱侨、护侨的温暖氛围扑面而来。
侨务工作一直是富春社区的一张名片,这里是“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也是国侨办“暖侨敬老行动”联系示范社区和省级“侨胞之家”。近年来,富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为侨服务”作为侨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党建带侨建、侨建促党建”,按照“夯实基础、强化引领、创新载体”等工作思路,努力成为归侨侨眷贴心人的同时,动员归侨侨眷发挥优势和特长,参与社区建设,形成“社区为侨、侨为社区”的良好氛围。
富春社区常住人口6300余人,其中归侨侨眷36人。侨务工作中,社区结合辖区的实际,坚持以党建带侨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基础优势,使“党”和“侨”密不可分,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辟专门场地设立“侨胞之家”,确保侨务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发展。
工作中,社区成立了由社区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及统战专干组成的社区侨务协调小组,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具体开展社区的侨务工作,同时,社区还建立了侨务指导员、联络员队伍,推选了35名熟悉侨务工作的居民小组长、楼院栋长担任联络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建立服务清单,结合归侨侨眷所需所盼,实现帮扶精准到位;同时,积极开展侨法宣传,送学上门,把侨法知识送到千家万户,为侨法学习、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为群众搭建了解侨务工作动态的桥梁。
2021年6月30日,在富春社区居委会会议室内,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捐赠仪式。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沈洁代表社区现场签署了捐赠李鸿祥先生相关文物资料的文件,昆明市博物馆、市侨联相关领导代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分别向富春社区居民委员会颁发了捐赠证书。
李鸿祥(1879年~1963年),字仪廷,辛亥革命云南重九起义领导人之一。他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时的军事教官和同事,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曾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为中国的解放、云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李鸿祥在云南任职期间,就居住在富春社区,直至逝世。数十年来,社区始终秉承对文物高度爱护和负责的精神,在历经办公场地多次变迁、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保存了一批关于李鸿祥的重要文物资料。后经昆明市侨联牵线搭桥,向昆明市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无偿捐赠。此次捐赠的文物有李鸿祥1963年给朱德写的信件(手稿)、李鸿祥家族在昆明福照街、崇善街、文庙等地房产所有权证、土地交易、完税证明、地契、租约、商号发货存根等文物145件,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研究价值。
如今,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设有“李鸿祥”微展馆,从“李鸿祥与陆军讲武堂”“李鸿祥与朱德”“李鸿祥与重九起义”“李鸿祥与中国革命”及“李鸿祥与富春的渊源”五个方面讲述滇军名将领李鸿祥的生平故事。
沈洁表示,希望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挖掘,积极打造“红色教育阵地”,让李鸿祥爱国爱乡的事迹为更多人知晓,启迪后人。
近年来,社区着力打好“侨”牌,用真情服务归侨侨眷,凝聚侨心侨力,多年来为辖区归侨侨眷办理事项260余件次,办结率100%,做到了“社区为侨服务好”;同时,在社区成立由归侨侨眷组成的侨务联谊组,定期开展侨法宣传、谏言座谈、节日联谊及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做到了“侨为社区做贡献”,实现了“为侨服务”和“侨助发展”的双丰收。
为更好的服务辖区归侨侨眷,社区除了每月固定一次组织大家集中学习交流和每年固定开展一次“辞旧岁迎新春联欢会”外,还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如举办南洋华侨机工团云南联谊会成立纪念活动、侨胞侨眷棋牌大赛、“端午至、粽情深”归侨侨眷座谈会、“迎国庆、心系侨、共发展、联谊会”等主题活动,为归侨侨眷送上节日的祝福,不断增强其归属感,提升幸福感。
同时,通过日常走访、送服务上门等形式听需问难,详细了解归侨侨眷的工作、生活情况,为其问题诉求提供帮助服务;动员归侨侨眷参与社区活动,凝聚侨智侨力,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落实开展各类学习教育,通过举办宣讲、讲授党课等方式,抓好思想政治引领,树立正确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