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为: 首页>五华动态>五华要闻
水城合一 人居和谐 五华区探索城市型湿地建设

       昆明曾是一座柔软的水城,“城际滇池,三面皆水”“三江并流、两带萦绕、河网密布”。这里,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这是昆明该有的模样,然而粼粼波光曾几何时渐渐失去了光华。河流,期待焕然新生,城市,需要湿地滋养。


水城合一  人居和谐


       自古以来,人们依水而居,湿地周边逐渐成为人类择居的理想场所,它不仅是淡水的“蓄水池”,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和候鸟迁徙的“中转站”;更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对于固碳释氧、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湿地还有净化水质、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随着城市的壮大,大量的湿地被蚕食,“人进湿地退”,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矛盾突出。

201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与此同时,一份城市湿地设计规划正在酝酿。


微信图片_20210913095318


       作为昆明城市发展新热点,五华区西北新城的建设如火如荼,然而,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城开发坚定不移的红线,也是能量充盈的驱动力。立足“海绵城市”新生态理念,聚焦滞蓄错峰、水质提升、清污分流、自然生态、宜居宜人的整治目标,五华区为打造城市湿地,修复河道生态,提升滇池流域保护治理能力,积极探索路径。


微信图片_20210913095348


       新运粮河,入滇重要河道,也是西北片区主要防洪河道、景观河道。陈家营岔沟,新运粮河重要支沟,自卫村水库泄洪通道。在过往的开发中,河道被侵占,功能基本丧失,影响的是防洪排涝的需求,是入滇水源的品质,是西北新城的环境提升。


微信图片_20210913095416


       2019年,五华区水务局因地制宜,结合片区实际,践行城市湿地建设新理念,相继实施五华区普吉立交截污及生态补水工程、陈家营岔沟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补水工程,总投资超过1.1亿元。从河道整治、清淤、补水、绿化,到生态修复,构建城市型湿地,一处处城市新水景跃然而生。


波光潋滟时


微信图片_20210913095505


       711米生态河道,重现潋滟波光。陈家营岔沟玉峰路至金川路段河道,以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缓坡草地,还河道以天然形态,涵养水质,为雨洪水开辟行泄通道。



       1235米河道清淤,削减污染负荷,除垢方能纳新。

       1700米补水管线,注入源头活水,让长期断流的陈家营岔沟再度流水潺潺。


       恢复是焕新的第一步,尊重水系自然属性,增强雨水调蓄能力,当自然生态功能得到恢复,沿河织就的美丽风景方有落脚之地。


山水凭栏处


微信图片_20210913095642


       18891平方米雨水花园,构成独具特色的“一园一带”空间结构。


       与水共生的“海绵示范公园”,打破原河道笔直的复合驳岸,意趣卓然而增,并能进行雨洪管理,减轻下游排洪压力。与水并行的“雨水景观带”,实现分洪、周边绿地雨水调蓄、净化作用。多样的植物,让四季有绿,错落有致,沿河舒展的生态休闲亲水空间成为市民休闲新去处。


       闲庭信步间,山水凭栏处。徜徉于立体水景中,欣赏四时花枝不断,呼吸城市绿肺涵养的清新空气,无论远观、亦或近赏,无不妙趣横生,怡人怡心。

在景观营造中,区域内长势较好植物得以保留,工程施工相对简易,拆迁量小,避免了大面积施工扰民,将环保节能贯彻到底。


文化怡人居


微信图片_20210913095732


  

Copyright © 2012-2021 www.kmw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1号五华区区级机关办公大楼

技术支持电话:0871-63632514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20002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22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92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