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为: 首页>五华党建>基层党建>基层故事
田家任:退休不忘使命,为党和人民传递正能量

  近日,昆明市五华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金顶山服务站第五党支部军队退休干部田家任同志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退休十几年来,他始终保持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本色,心系家乡人民,为改变家乡落后贫困的面貌,主动放弃舒美优越的大城市生活,用真情爱心及朴实无华的行动默默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精神,为家乡的脱贫发展,无私奉献,倾情投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故事——

  田家任,男,现年74岁,中共党员,原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政委,于2000年退休。在部队一直从事政工工作,参加过自卫反击战,在部队时无论处于什么工作岗位,都积极肯干,任劳任怨36年。退休后继续留任在部队发挥余热,在留任期间,他始终想着大箐村贫穷落后的老百姓和无人照顾的80多岁的老岳父,思前想后,他毅然决定放弃了城里舒适优越的生活条件,选择回大箐村尽孝心,照顾岳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于2002年来到妻子的家乡,安宁市草铺街道办邵九村委会大箐村居住。

  田政委经过长达十几年的努力,为大箐村解决了长期严重缺水问题,使家家户户用上放心的清洌洌的山泉水。为解决大箐村村民祖祖辈辈都只能靠肩挑背扛马驼来解决每年的春种秋收问题,最终一条从半山腰盘旋延伸至山脚田间地头,长约1·5公里的机耕路修通了,从此大箐村村民告别了靠肩挑背扛马驼的日子。“九九重阳节”、“三八妇女节”他都会捐助村委会办一个快乐老人节、妇女节;只要村里的孩子考上大学他都送上一个红包;村民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来与田政委商量,并采纳他的意见。田家任在这期间被成都军区评为离退休干部“五好家庭”;2017年被评为昆明市助人为乐的“昆明市好人”、“最美安宁人”;还多次被五华区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评为“优秀党员”;2019年“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拟表彰对象,他的事迹亦被多家媒体(如云南网,安宁网,今日安宁等)报道过。


跋山涉水找水源 再苦再累也是甜


  一直以来大箐村都是一个长年缺水的村子。田政委在没有退休前就经常来村里,对村里的人畜饮水严重缺乏的情况了然于心。退休后来到村里第一件事就是下决心解决饮水问题,他积极主动找到邵九村委会草铺街道办政府相关部门和领导反映情况沟通思想,争取了项目资金,组织村民清理维修蓄水池,并进行管网改造,暂时缓解了大箐村吃水难的问题。

  到2004年受严重干旱和资源开采等因素的影响,大箐村的饮水又成了大问题,如果没有水,老百姓的日子可怎么过,几经思索之后,他毅然决定独自一人踏上寻找新水源的路途,凭着一股异于常人的韧劲,一个60多岁的老党员,拄着拐杖,背着小背篓,带着干粮和水,翻山越岭,踏遍邵九的每个角落,在近两个月的漫长寻找后,终于在距离大箐村直线3公里的米藻箐找到了新水源。随后他又和村干部一起,多次与上级主管部门协商,实施新的饮水项目工程,最终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新的饮水项目工程于2004年9月全线动工。新的水源地处悬崖峭壁,灌木丛生,由于田政委每天随施工队往返,协调储水池的修建,管网的布局等工作,再加之年纪大,寻找水源长期奔波劳累过度,因此突发急性胃溃疡住进了医院,但即便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也没有闲着,随时打电话联系施工方,询问工程进展情况,并嘱托小组干部积极配合施工队,多检查施工质量,把好质量关,争取让全村村民尽早喝上甘甜的山泉水。在医院病情稍有稳定,他便悄悄出院,投入到施工现场,检查施工质量,协调蓄水池的修建和管网的布局等工作。最终于同年9月中旬,大箐村新的饮水管网投入使用了,看到家家户户水管流出了清洌洌的山泉水,终于解决了大箐的饮水问题,全村人都欢欣鼓舞,奔走相告都说要感谢我们的田老爹,这一切都与他付出的辛勤劳动分不开,如果没有他我们还是喝不上山泉水。


出钱出力修机耕路 一心一意为大箐


  在2007年以前,大箐村没有一条可以通车的机耕路。从位于山腰的大箐村到山脚的田地,最远的距离超过了3公里。祖祖辈辈的大箐村人,都是靠肩挑背扛马驼来解决每年的春种秋收。用村民的话说:“每年肩膀都要磨起几次泡,脱掉几层皮”。几十年来,村民们一直都有一个心愿,期盼能有一条能贯通田间地头的机耕路。然而,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又没有牵头组织者,这个心愿多年来一直未能实现。

  又是一年秋收在即,一想到乡亲们的艰辛,田政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再也坐不住了,他主动找到村小组和小组干部们协商修机耕路。他提出由村小组出面,协调解决土地占用等问题,他负责解决资金和挖掘机,经反复协调施工队包老板,几经周折包老板终于同意赞助,小组也协调好了土地占用等问题。2007年秋收前,轰隆隆的机械开进村,机耕路修建工程开工了,多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从挖掘机进村那天起,田政委就和施工队工人一起天天起早贪黑泡在工地上,遇山开路,遇水架桥,修边坡,砌挡墙,挖排水沟,整整干了3天,多年的梦想终于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一条1·5公里的机耕路从半山腰盘旋延伸至山脚田间地头。村民从此彻底改变以往肩挑背扛马驼的日子。村民们为了纪念修路者艰苦,提议将这条路起名为“幸福路”;田政委说,为纪念修路者及包老板的赞助,就叫“包福路”。这就是村民从此走向幸福的路,致富的路,包你走向一条致富的路,就从这里开始了。


诚心诚意做贡献 乐于助人 传递正能量


  田政委在部队一直是从事政工工作,通过自学水电知识,掌握了一门技术。退休后回到大箐村,这门技术还真用上了,为了方便村民,自己购置了一套维修工具。村里哪家哪户盖新房安装水电或水管漏水,都少不了他,不管哪家哪户有需要维修、安装等都是随叫随到,他从未推辞过,并且都是义务上门服务。

  大箐村地理位置偏僻,距公交车站3·5公里,村民出行较为不便,他购置了一辆私家车,为了方便村民,在村民眼里这辆车却是真正意义上成为“便民服务车”、“公交车”,哪家哪户只要有事找到他,他都义不容辞。大到送病人到医院,送老人检查身体,小到村里有人娶媳妇买菜,无论白天黑夜,他都毫不犹豫,一如既往地为村民服务,分毫不取。

  在他的眼里,每个村民都是自己的家人,每年的“九九重阳节”他都会邀请全村60岁以上老人到自己家里聚餐,并且给每位老人发一件新衣裳。2014年敬老节,他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了100元慰问金,并向村小组捐赠1000元作为筹办敬老节活动费用。村小组买来糖果,组织召开座谈会,让全村老人度过了欢乐而难忘的一个敬老节。

  从2010年开始,每年的“三八妇女节”,他都积极参与捐款,每年捐款1600元并承担了所有摄像和刻录光碟的费用,同时还向箐木林、大海孜每村捐赠500元的赞助款,邀请其他三个村民的妇女共同参加联欢,使广大妇女度过了一个开心的“三八妇女节”。

  也是从2010年开始,村里只要有哪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都会送上一个红包,以资鼓励,教育村里的其他孩子好好学习,争取都考上大学,做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村里脱贫致富尽一份力。

  乡亲们提起田政委是这样说:“老政委虽然是部队领导干部,但从来没有领导干部的架子,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干部,他始终与我们群众打成一片,走在一起,田间地头,村间小路,能做什么都要自己亲自做,他对我们的好,是一如既往的好,从来没有改变过,这就是田政委做人做事的风格。”

  田政委随时都这样说,做官是一时,做人做事是一世,做人就要先做事,做事就要做好事,做好事不能有目的,有目的就做不成好事。就如毛主席所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做好事。”这就是我们的军休干部田家任。


(转自《云岭先锋网》2019-07-29


Copyright © 2012-2021 www.kmw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1号五华区区级机关办公大楼

技术支持电话:0871-63627325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20002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22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92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