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采取“四个三”举措,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携手互助、共奔小康”项目,以坚强的组织保证发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总攻战”,携手城乡群众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开展“三讲三好”强思想专项行动
▶讲总书记殷切嘱托,贯彻好重要精神。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为载体,组织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上来,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头等任务抓好落实。
▶讲伟大复兴梦想,激发好内生动力。注重脱贫攻坚“扶志”工作,以激发内生动力、挖掘发展潜力为核心,加强低收入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讲好党的脱贫攻坚决心、全面小康承诺,帮助低收入群体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发展意识、自我脱贫意识,凝聚脱贫攻坚最强合力。
▶讲驻村扶贫故事,借鉴好成功经验。组建“扶贫宣讲队”,深入到西翥街道低收入地区,面向村组干部、帮扶群众开展集中宣讲,通过讲经验、讲做法、讲成效,进一步筑牢脱贫攻坚思想根基,同时通过“初心早八点”“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开展“我的扶贫故事”专题访谈,进一步扩大宣讲效果。
开展“三问三思”提素质专项行动
▶问脱贫初心,思决战决胜体系。组织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标“全面脱贫”的庄严承诺和职责使命,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持续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进一步加大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探索实践力度,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整体效能。
▶问攻坚本领,思教育培训体系。根据“脱贫攻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设置专题培训内容,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业务培训指导,对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类型的专题培训。
▶问返贫风险,思常态长效体系。落实各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帮扶对象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加强动态监管,研究长效策略,消除脱贫攻坚过程中存在的不可持续性问题,有效解除返贫风险。
开展“三联三送”聚合力专项行动
▶在区内扶贫开展城乡结对联动,送城市资源下乡。明确各职能部门党组织的“包保责任”,发挥资源优势,深入区内各对口帮扶社区,依据帮扶对象现状和资源条件,因户施策,在产业发展、项目扶持、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
▶对禄劝帮扶深化对口结对联动,送政策信心下乡。建立党组织帮扶“供需清单”,根据乌东德镇和则黑乡产业项目发展需求,提供政策、人才、技术等帮助,并搭建双向交流平台,将党的脱贫政策送进去、将群众的全面小康信心带起来。
▶全社会参与创新消费扶贫联动,送脱贫合力下乡。积极动员辖区“两新”组织、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推销扶贫农特产品。
开展“三进三出”抓落实专项行动
▶扶贫资金进村、农副产品出村进城,推动群众致富增收。统筹抓好区内发展和区外帮扶“两个融合”,充分发挥辖区农业龙头企业产业优势,加大产业帮扶工作力度,开展“订单式”帮扶,搭建农特产供销提供平台,并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平稳运转,充分发挥五华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在全区开设“双百”农特产品直销点。
▶扶贫技术进村、剩余劳动力出村进城,推动人力资源循环。按照“六个一批”的工作模式,全面完成对口帮扶东川建档立卡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开发、转移就业和接收安置东川区农村劳动力任务,在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同时,组织辖区人力资源公司、大中型企业赴禄劝举办脱贫攻坚就业专场招聘会。
▶扶贫人才进村、农耕文化出村进城,推动城乡文明融合。开展由教育、医疗、科技、文化、农业、社会工作等人才队伍共同参与的“专家人才志愿服务”活动,共同参与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充分发挥专家人才传帮带作用,深度挖掘农耕文化、传承农耕文明,在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同时,引导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