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华区“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举行
近日,2019年举行五华区“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本次活动宣传主题是“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旨在树立科学育儿理念,扭转过度强调知识准备的认识偏差,坚决抵制和摒弃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和教育内容的错误倾向;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增强教师“以儿童为本”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将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教育目标和课程有机结合,准确把握好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学习品质及社会性发展等关键素质;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活动伊始,五华区基础教育科研中心张俊华老师从“幼小衔接”课题的提出、研究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研究设计、过程、成果、成效、创新点和启示八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开展“以数学领域为主,聚焦图形,幼小共同探索课程”的展示活动。
虹山小学樊华老师组织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课——认识图形,让一年级学生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明德幼儿园朱珠老师组织的大班数学活动——积木有几个面,带着幼儿园的孩子们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归纳正方体、长方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五华一幼王倩老师组织的中班数学活动——感知几何图形的分合,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图形的分合关系,在游戏中感知、学习。
三节课后,五华区基础教育科研中心学前教研室主任刘智菁、小学教研室主任陈渝梅分别从幼儿园和小学的角度,对三个活动进行点评。刘智菁主任从幼儿园课程简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给大家介绍,并对本次活动进行教学评析,分别对两个学段的老师提出"关注学习品质、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习惯、对孩子建立合理的期望值"等建议。陈渝梅主任则对比两个学段教学差异,介绍了小学数学几何图形课程安排,向老师们提出"转变角色、关注学生特点、采用教学小策略、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激发兴趣"的建议。
随后,昆明市级专家、龙翔小学副校长郑永刚做了《幼小衔接视角下对一年级数学教师的建议》讲座。讲座从数学知识的延续性、数学课程生活化、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等三个方面入手培训;文林小学副校长陈文则从语文的角度做了《幼小衔接语文建议》的讲座,围绕“转变、了解、激趣、夯实”四个关键词进行阐述。
昆明市幼小衔接宣传组专家成员、昆明市第十五幼儿园园长代云华对整个活动进行点评,对五华区开展幼小衔接项目研究给予高度的肯定,表示:幼小衔接项目是解决学前教育的真问题,五华区机制健全,各部门联动,构建了保障体系,形成了丰厚的物化成果,本次培训覆盖面广,成效显著。也提出希望把成果向五华区以外的区县推广,让更多的幼儿受益。
学前教育专家曾莉琼老师提出“我们到底要衔接什么?教育是对人负责还是对教材负责?”的思考,希望所有老师遵循规律,让小学和幼儿园“双向联通”,明确学习品质比知识更重要。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傅淳指出,五华区幼小衔接课题开展的深入、扎实,物化成果的运用推广深入。
五华区教体局副局长陶韵佳对活动做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希望两个学段的老师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习,把握各自学段的年龄特点,把幼小衔接做真、做实,让学生受益,让自己成长。
五华区“幼小衔接”课题组成员——五华区第三幼儿园教师顾洁萍和江滨幼儿园张文洁老师分别就《幼小衔接儿童入学适应性评价》和《家长指导手册》使用方法对五华区幼儿园大班教师进行系统培训。
顾洁萍老师从“幼小衔接”评价的意义、依据、儿童入学适应性评价的内容以及如何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张文洁老师从“幼小衔接”概念、家长指导策略、《家长指导手册》使用说明三个方面指导家长通过使用《手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顺利升入小学做好充分准备。
回顾2017年,五华区承担了昆明市学前教育改革试验之“幼小衔接”研究项目。经过18个月的研究,该课题被昆明市教育局组织的专家论证评定为“优秀”等级。幼小衔接课程建设、幼小衔接评价和幼小衔接家园指导在实验园初步取得成效。五华区教育体育局把每年四月份定为“幼小衔接家长宣传月”,以幼儿园五个保教研训共同体为单位,分为红云、普吉、大观、翠湖和江岸5个片区,面向幼儿园大班家长进行免费的专业培训和指导。课题组成员组成“五华区幼小衔接家长培训宣讲团”,学前教研员、校园长和骨干教师担任宣讲员,向家长介绍课题的成果,对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指导家长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此次活动,有利于五华区进一步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两个学段的衔接工作,同时建立了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教师联合培训机制,搭建了幼儿园和小学交流互动的平台。活动也让五华区小学和幼儿园两个学段的教师获取了正确的幼小衔接理念,进一步提升了幼小衔接工作能力和质量,帮助幼儿实现顺利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