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规划,抓好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制定并执行《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于2014年启动“51336”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利用5年时间,重点培育出:10个优势学科、30位名校园长、30位专家级名师、600名精英后备军)、创新建立以实战能力提升为主要目的的“‘3+2+5’外派学习”模式、建立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档案云平台,形成教师培训学时定期导入《昆明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网络管理系统》平台常态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教育队伍的培养,提升教育队伍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研究和指导,建立跟踪评估机制,监测培训质量,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强化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坚持“任、管、用”统一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支老、中、青结合,富有活力的校园领导干部队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60余名校园长先后到南京市玄武区、北师大小学校长高级研究班、昆明市幼儿园园长东北师大高级研究班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认真贯彻实施《五华区园丁工程》提出的目标,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五华区中小学、幼儿园第十届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五华区“青年骨干教师”的遴选等工作,激励青年教师学习提升。
分级分批,培养打造领军人才。根据五华区 “51336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分批选派中小学及幼儿园骨干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小学校长、中小学幼儿园科研主任等群体共700余人分别赴上海、重庆、南京等地进行了以实战能力提升为主要目的“‘3+2+5’外派学习”。该模式中,教师可完全摆脱事务性工作的束缚,3天集中学习,参训教师与全国顶尖教育教学专家平等对话,2天自由学习让参训教师在崭新的时空中自由思考与体验,5天跟岗研修是模式的精神内核,参训教师深入全国顶尖的学校,跟随顶级的专家,在学校内与他们一起合作、相互“PK”、共同探讨、顶岗开课,切实提高实战能力。
结合实际,认真抓好“国培”工作。召开科研主任工作会,调查了解各校园教师的情况,掌握教师的需求和培训的现状,有针对性的安排“国培”“省培”“市培”的报名工作,并安排专人负责,加强过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各项培训任务。近年根据市教育局下达的“国培”“省培”“市培”项目安排,组织了“顶岗培训”“脱产置换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项目培训六批共800余人的报名、培训和管理、考核工作,合格率100%。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完成好“国培”——“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坊项目。
立足需求,抓好教师继续学习。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履职晋级培训工作,安排教龄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和评职称的教师参加云南省教师履职晋级培训考试,结合五华区各校园教师的实际,组织教研员选择9门课程进行学习提纲编写,采取远程培训的方式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地方选修课程培训与考核,共提供幼儿园2门课程、中小学7门课程让教师选择,教师参加培训与考核达100%,合格率100%。组织新入职教师的上岗培训,开设师德规范教育、教育教学常规、政策法规教育、教育科研、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教师礼仪等专题,并要求师徒结对,拟定教学技能达标考核细则,由各校对本校新教师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