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区紧扣“人才扶贫”主题,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把精准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目标,组织人才开展智力服务,有效发挥了人才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培育转变思想,人才“扶智”先行。组织“六个一批”牵头单位及责任单位召开扶贫工作措施研讨会10余次,按照挂钩联系责任单位,明确责任领导,制定扶贫方案、划分扶贫任务及工作重点。通过综合服务平台信息推送、社区展板宣传栏、发放征求意见表、入户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在西翥街道各社区大力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宣传,确保扶贫工作精准施策。先后在辖区内柏枝园、上魏家、老李角塘等5个居民小组投入60余万元新建文体广场,为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了新阵地。下派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100余名,开展农村青年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扶贫工作,转变创业思想,提升创业能力,2017年上半年完成居民劳动力创业培训148人,完成技能培训581人。
科技推动生产,人才“强技”补缺。按照互联网+创业的工作思路,依托农林科技推广培训项目,发挥农业产业及特色资源优势,强化与企业和市场的对接,组织社区青年参加电子商务培训,通过在线销售,将更多农产品销往外地,促进就业增收;依托辖区内都市农庄建设和龙头企业扶持等工作,培育农业创业服务团队3个,成立IPM农民田间学校,举办畜牧协业会、农机手协会学习交流活动11期,把农业技术、信息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邀请省内农业技术专家现场为农户讲解各种农业生产技术,举办各类农业实用人才科技普及培训24期,参训人员1760余人次;依托农业科技型企业推广生物有机肥料,向居民免费发放环保、高效的生物有机肥200余千克,发放科普类书籍100余册,接待群众农技咨询近200人次。
医疗保障民生,人才“护体”强基。完善健康扶贫基础数据库,力求精准到户、到人、到病种;建立健康扶贫工作台账,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政策落实和疾病救治等。目前已初步筛查了362户贫困家庭基本情况,对其中80%涉及健康扶贫户均已完成了建档立卡工作,并开展了相应的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组织家庭医生团队,对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实行签约服务,逐一完成建档立卡工作。为贫困户提供健康管理、慢性病诊治和大病基层首诊等服务,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并明确区人民医院为转诊定点医院。先后组织区人民医院党团员、青年志愿者、业务骨干到沙朗卫生院为100余人进行了心电图、B超等项目的免费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