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是一种通过司法机关解决各类民事纠纷的事后救济方式,民事诉讼具有严格的规范性,进行诉讼活动,必须按照法律规范和有关要求进行,否则,当事人可能会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一、当事人在提交立案材料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起诉是否符合条件
民事起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当事人起诉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即使受理也会驳回起诉。虚假诉讼、恶意诉讼、违法诉讼的,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诉讼时效是否经过
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时间一般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后,被告提出原告的起诉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间的,应由原告承担没有超过法律保护期间的证明的举证责任,否则其诉讼请求不会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
二、当事人在提交立案材料后,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诉讼费承担
进行民事诉讼应按照有关规定由原告预交诉讼费,诉讼费按照争议标的计算,诉讼费一般由败诉方承担,当事人应当合法、合理地提出诉讼请求并确定诉讼标的金额,如果诉讼请求全部或部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与未支持的诉讼请求相应的诉讼费只能由当事人自行负担。
(二)送达地址是否准确
人民法院按照当事人自己提供的送达地址送达诉讼文书时,若因为当事人提供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或者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法院,致使人民法院无法送达,造成诉讼文书被退回的,诉讼文书视为送达。
(三)举证责任承担
根据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同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应当在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完成。超过上述期限提交的,人民法院可能视为其放弃了举证权利,但属于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新的证据除外。
(四)按时出庭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出法庭的,人民法院将按自动撤回起诉处理;被告反诉的,人民法院将对反诉的内容缺席审判。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出法庭的,人民法院将缺席判决。
(五)执行阶段的义务
当事人进行诉讼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民事权利,而权利的实现基础是义务相对人有履行义务的能力。在执行阶段,申请人有义务及时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相关线索,如果申请执行人不能及时提供被执行人的准确地址又不 能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确无证据证明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的,则申请人的权利将难以实现。
(六)诉讼成本
诉讼是一项专业性、程序性较强的活动,进行诉讼活动,必将投入相应的精力和物力,因此,对诉讼活动应该认真思考,理智选择。在诉讼之外,当事人还可以选择协商、调解、仲裁等手段解决纠纷。而防范风险的根本手段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民商事交易风险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各类纠纷的产生。
在启动诉讼程序前,请您务必充分理解并严格遵守上述指引要点,审慎评估自身诉求与风险。
我们更倡导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优先通过协商、调解等多元方式化解矛盾。理性认识诉讼,规范参与诉讼,方能更有效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讼累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