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昆明持续强降雨天气,莲华街道建设路社区防汛形势陡然严峻,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巨大威胁。在此紧要关头,社区以党建为“红色引擎”,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严格落实“1262工作机制”,从“早准备、快响应、善善后”三方面精准发力,用责任与担当为居民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堤”。
党建先行,提前部署把好防汛“准备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设路社区党委深知防汛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早在汛期来临前,就带领党员干部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开启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汛备战。社区党委组织党员先锋队,针对辖区内棚户区、老旧小区、低洼地段、地下车库等易积水、隐患多的“风险区域”,展开拉网式隐患排查。党员们化身专业“安全卫士”,定期检查排水管网、楼顶天台、地下室排水泵等设施,像细心的医生为城市“血管”做全面体检,认真清理堵塞物,并对老旧房屋、低洼院落等风险点进行重点标记,绘制出精准的“防汛作战地图”。
为确保防汛工作有序开展,社区党委牵头成立防汛工作小组,由党员骨干带头制定详细的社区防汛应急预案。明确预警监测、人员转移、抢险排涝等各环节责任分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让防汛工作有章可循、高效推进。 在关心特殊群体方面,社区党员志愿者逐楼逐户深入亚龙棚户区。他们如同温暖的阳光,重点走访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耐心登记联系方式,仔细告知防汛注意事项,并提前确认转移路线,让特殊群体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无微不至。同时,社区在虹山有集棚户区出入口等重点点位储备充足防汛物资,防汛沙袋、抽水泵、手电筒等一应俱全,并使用醒目标识标注存放位置,确保应急时刻物资“拿得出、用得上”。此外,社区党委充分利用各小区业主群、公告栏、入户宣传等渠道,累计发布预警信息20余条,覆盖辖区12000余人次,将防汛注意事项、紧急联系人电话及避难场所位置等信息传递到每一户家庭,让“防汛意识”深入人心。
党员冲锋,快速响应守好防汛“应急关”
“紧急通知!今晚有暴雨红色预警……”当强降雨警报拉响,社区党委迅速通过业主群发出温馨提示,防汛应急响应立即启动。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暴雨较量的战斗中,社区党员干部们冲锋在前,成为守护居民安全的“钢铁战士”。 他们对棚户区等重点区域开展24小时不间断值守,如同忠诚的哨兵,实时巡查风险点。一旦发现积水、漏雨等情况,立即处置上报。降雨期间,共处理积水点3处,清掏雨水箅子30余处。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裳,汗水模糊了他们的双眼,但他们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居民李女士感慨地说:“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冒雨巡逻,搬沙袋、排积水,心里就特别踏实。”正是党员干部们“随时在线”的守护,让居民在暴雨中多了一份安心,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成为最耀眼的旗帜。
党群携手,善后跟进筑牢防汛“长效堤”
汛情过后,社区党委并未有丝毫懈怠,迅速组织党员、志愿者和居民代表开展“汛后清理 + 安全排查”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如同紧密协作的团队,清理小区内的淤泥、落叶断枝和垃圾,避免细菌滋生;仔细检查房屋结构、电路、燃气管道等是否受损,确认安全后才让居民返家。截至8月末,辖区未发生一例险情和人员财产损失,这是社区党委带领全体居民共同努力的辉煌成果。
为不断提升防汛工作水平,社区党委召开防汛工作总结会,组织党员、干部和居民代表共同梳理汛情中的经验与不足。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特殊家庭和群体“一对一”叫应机制、增加地下车库排水设备数量等一系列改进措施。 社区党委书记表示:“防汛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的责任。我们将持续完善防汛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防汛演练,不断加强与居民和辖区单位的联动,形成强大的防汛合力,切实守护好辖区的平安与稳定。” 在这场防汛大考中,建设路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党群一心的强大力量,为社区居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堤”,让居民在风雨中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让社区在党建的引领下更加坚强、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