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为: 首页>走进五华>人文五华>教育
翠湖畔的“无界”课堂 拓宽红领巾校外“活动圈”

坐落于翠湖之畔的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青少年宫已有44年历史。长期以来,五华区青少年宫坚持“一个中心,多元发展”的原则,以培养少年儿童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为中心,以音乐、舞蹈、体育、科技类技能培训和活动为载体,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贡献力量。

青少年宫如何发挥校外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呢?为此,五华区青少年宫持续探索助推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新路径,倾力打造一系列社团,为队员构建起“无界”学习课堂。

“嗨童”合唱团、舞蹈艺术团、青少年交响管乐团、戏剧朗诵社、书画社、编程小组……依据队员的兴趣和专业特长,五华区青少年宫组建了不同类型的社团。这些社团成为队员的快乐源泉、成长舞台和进步阶梯。

创设“嗨童”合唱团,激发队员自主性

“队员们,让我们嗨起来!”在每次的合唱课开始前,少先队辅导员陈老师都会用这句话来调动队员的积极性。某天,陈老师刚说完,几个队员立刻举手。陈老师示意他们可以讲话。他们竟不约而同地说:“老师,我们是否需要为合唱团起一个名字呀?”于是,队员开始讨论合唱团的名字。大家各抒己见,表达想法。在欢快的讨论过程中,队员王可馨说:“伙伴们,陈老师每次上课前都会让我们嗨起来,我们就叫‘嗨童’合唱团吧。”经过商议后,队员一致同意“嗨童”合唱团这个名字。

从此,教室、操场、翠湖边、剧场……到处可以听见“嗨童”少年欢快的歌声。从初识五线谱到编配和声,从单声部视唱到多声部练习,从开展气息训练到狠抓吐字发音,每周一次的合唱课成为队员最大的期盼。从白居易的《池上》到江苏民歌《茉莉花》,从藏语版民歌《唱支山歌给党听》到本土作品哈尼族童谣《其多列》……队员自主选曲、编配和声、组织彩排和训练等,他们用歌声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种子传播至更广阔的天地。

渐渐地,从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第三十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夺冠,到荣登2022年云南电视台少儿春晚,再到参加第八届、第九届中国童声合唱节和举办专场合唱音乐会……“嗨童”合唱团开始活跃于云南省乃至国家级比赛赛场,他们用童声传递彩云之南的美,赞颂魅力五华,传唱他们对新时代的热爱。

主题教育融于实践,提升队员自豪感

五华区青少年宫注重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启发队员,不断强化他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在少先队辅导员的带领下,舞蹈艺术团排练的舞蹈与爱党、爱国、航天、民族团结等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息息相关。

辅导员组织队员编创航天主题舞蹈剧《月宫》

比如,辅导员结合航天教育主题编创了舞蹈剧《月宫》。在排练间隙,辅导员问队员:“你们知道桂海潮吗?”队员七嘴八舌地说,“他是我们云南人。”“他是中国首位载荷专家。”“他是中国第一位非军人航天员。”除讲述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辅导员告诉队员,“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你们也能成为像桂海潮一样的宇航员,去探索太空。我们的舞蹈剧《月宫》里面,那几只小兔子和穿着白色宇航服的人,他们都在为实现登月的梦想努力着。”

通过简短的交流,航天梦、爱国情在队员心中生根发芽。在民族自豪感的助推下,队员更加认真地排练舞蹈,努力创造出一场极佳的视觉盛宴。

在五华区青少年宫组织的“红领巾爱祖国 石榴籽一家亲”主题活动中,舞蹈艺术团成员更是发挥所长,用舞姿将不同民族对党、对国家、对家乡的热爱尽数展现——在舞台剧《心声》中,队员用藏族传统舞蹈掀开藏文化那神秘的面纱。身着一身叮当作响的苗族银饰的队员,充满激情地表演着舞蹈《青山绿水间》,这是队员对苗族文化的传承,也诉说着对家乡绿水青山的无限热爱。

队员共同表演舞蹈剧《唐宫娃娃》

组建专业辅导员队伍,增强对队员的思想引领

调动队员自主性的同时,五华区青少年宫重视增强辅导员的引领能力。在创建社团时,五华区青少年宫会在全区乃至全省范围内,寻找该领域的专业人才,组建辅导员队伍,让辅导员在为队员开展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增强对队员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2022年,青少年交响管乐团成立后,由来自高校音乐专业的3名博士和29名教师组成的少先队辅导员团队也组建起来,从乐器启蒙到声部小课,从单声部练习到大乐团合奏,为队员开展了一场场专业培训。除业务培训外,辅导员重视通过认识音符等小游戏,引导队员领悟:只有紧密协作,他们才能演奏最动人心弦的旋律。因此,无论是演奏嘹亮的小号、温柔的圆号,还是低沉的长号、怒吼的定音鼓,他们都能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彼此,编织出最和谐的乐章。

青少年交响管乐团参与并开展了多场音乐会,留下《彩云之南》《农民院士》《小河淌水》《共筑中国梦》等诸多极具中华文化底蕴、云南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在排练和演出中,每当有人出现失误时,总会有成员伸出援手,耐心指导、共同改进。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让社团成员都感受到归属感。

新时代,五华区青少年宫将持续打造各式各样的小社团,让队员在校外找到发挥兴趣特长的机会和舞台,让社团成为青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实践教育阵地。



Copyright © 2012-2021 www.kmw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1号五华区区级机关办公大楼

技术支持电话:0871-63632514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20002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22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92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