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兴边富民和强边固防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全面加强边境地区法治宣传教育,五华区委政法委统筹区属各政法单位,针对走私、偷渡等边境突出问题,定期开展“靶向式”调研、“菜单式”普法,答好“普什么、谁来普、怎么普”的问题,当好维护边境稳定的“知心人”“带头人”“守护人”,为全力建设磨憨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贡献五华力量。
明确重点答好“普什么”,当好边境群众的“知心人”
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亲自带队定期赴磨憨镇开展调研检查,从机关楼宇走进边境村落,不断求解探路,深入基层找问题,带着问题找症结。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同当地干部群众面对面交谈等方式,去体验群众急难愁盼,去发现边境暗礁险滩。调研发现了磨憨镇长期存在偷渡、走私、电诈等问题,暴露出部分村民法治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自我保护能力差等问题,成为了影响边境安全、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发挥优势答好“谁来普”,当好边境治理的“带头人”
区委政法委系统研判调研结果,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政法队伍专业优势,精心筹备,组建一支由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区委政法委、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司法局等政法单位的相关领导及业务骨干人员为成员的专项普法小组,作为连接法律与边境群众的“桥梁纽带”,联合边境联防所、驻村工作队与当地普法队伍形成良性互动合力,旨在通过一支专业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普法工作队伍,携专业法律知识前往边境掀起一场普法宣传的“头脑风暴”,将边境突出问题研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落到实际中。
精准施策答好“怎么普”,当好边境稳定的“守护人”
为全面加强边境地区法治建设,有效遏制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边境村落居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营造和谐稳定的边境环境,五华区组织开展“法治筑边关 共织安全网”“四个一”反走私反偷渡普法走边境活动。
开一场座谈交流,以新经验剖析新做法。普法小组成员与磨憨镇基层业务骨干就近年来边境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金点子”进行了“面对面”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宣传实效的新思路、新方法。
上一堂干部培训,以好方法锤炼好队伍。针对边境村落基层干部,开展了一场“边境线上”的普法课堂,主讲法官及检察官重点讲解了反走私、反偷渡相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识别技巧及应对策略,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理论水平、业务素养和工作能力,磨憨镇尚勇村委会共8名基层村干部参加培训。
办一次集中宣传,以大白话讲清大道理。依托边境联防所和驻村工作队,普法小组分别前往上光明村和董棕堡村开展集中普法,在人员聚集场所讲解反走私、反偷渡相关规定及案例,现场为村民发放宣传折页资料500余份,把“法言法语”转化成“乡音土话”,鼓励村民积极举报违法行为,共同维护边境安全。
行一回入户宣访,以真行动凝聚真情感。普法小组深入上光明村和董棕堡村村民家中,向90户村民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普法宣传,重点针对老年群体、儿童及外来务工人员,以亲切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法律知识、典型案例变得通俗易懂,耐心解答村民的每一个问题,让其深刻意识到边境安全的重要性,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收集村民反馈的问题信息,了解社情民意,掌握治安动态,排查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