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为: 首页>走进五华>人文五华>教育
云南省唯一入选学校!龙翔小学案例获评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优秀案例

【搭建“科学教育+”实践构架,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为深入挖掘提炼各地校外培训治理、科学教育工作典型经验和工作亮点,促进交流互鉴,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向全国征集校外培训治理及科学教育工作典型做法。五华区龙翔小学《搭建“科学教育+”实践架构 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案例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优秀案例,为云南省唯一入选学校。

一、 案例背景

新时代对青少年科普和科创提出了新的要求,“双减”大背景下,龙翔小学聚焦“科学教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寻找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可行之道。学校通过搭建指向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实践构架,在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上做加法,在建实用活基地项目上做加法,在高效课堂、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上做加法,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跨学科学习等方面做好加法,在衍生外延活动载体等方面做好加法,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和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集成人工智能浇灌循环系统的智慧农场)

(科学课“云南的香料植物”探究一景)

二、 案例实施内容

(一)建设“科学教育+”多元基地,为提升综合发展的师生科学观念搭基。

学校整体规划,有序推进,以“科学教育+”概念谋融合,建成一批“科学教育+劳动/生态/戏剧/图书馆”的教育基地,完善课程场域建设,为科学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在科学教育教学中向学生提高科学精神的涵养。

一是按一类标准配备科学实验室,为科学实验的开展、科学探究的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是建成配备完整的厨房系统和多媒体设备的美味工坊,让孩子们从餐桌上的食物科普开始开启探索食用素材与科学普及的联系,为孩子们提供科学教育实践场所。

三是利用楼顶空间,建成水培、雾培、基质栽培等多种种植方式结合以及集成滴灌、手动浇灌的人工智能浇灌循环系统的智慧农场,让孩子们真切感受智慧种植、传统种植的乐趣,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是建成“生物多样性温室”“智慧农场”“科普长廊”“种子墙”“博物画”等一系列围绕生物多样性科普的生物多样性空间,全景式呈现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的多样性,博物馆式的空间设计,为学生沉浸式感受生态世界中的科普元素创造了情境。

五是建有师生们编排科创剧目、展示科创戏剧表演的最好创美的学校小剧场。

六是建设占地400多平的图书馆,馆内天文地理、宇宙探秘、自然物种进化、生态环保等科普类读物的藏书量达8万册,配备学生可直接在智能化的阅读机上触屏点击进行科学模拟实验、观看科普纪录片等的现代阅读机,为学生通过阅读提升科普知识量提供空间载体。

(特色科普教学场所生物多样性空间)

(同学们在空间内观察独特地貌下的植物)

(二)研发“科学教育+”课程体系,为形成总体而为的学生科学思维建模。

学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了以生物多样性教育为轴心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从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吃”开始,形成了从餐桌上的食物多样性,到田野间的生物多样性,再到地球生态系统的科学教育主线,培养学生从小种子到大世界、从小切口到大图景的科学视野。

一是丰富科学教育基本课程内容,将云南本土特色植物科普课程、3d打印、模型设计与拼搭、Scratch图形化编程、车模、机器人、无人机、小创新、小发明、小制作等纳入科学教学内容。

二是开设“科学教育+食育”课程,利用食物3D打印机现场制作巧克力等,让学生感受到食物与科技的连接,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是开设“科学教育+劳动”课程,以劳动教育为载体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形成“实践性、体验性和综合性”校本课程。

四是开设“科学教育+戏剧”课程,以小剧场为主阵地,为科学教育提供戏剧展示舞台,引导师生结合所学所感,创编和表演科创主题剧。

五是开设“科学教育+阅读”课程,通过科普阅读的推进,拓宽科普教育的路径,丰富“墨水屏”“阅读机”等现代化的阅读体验,不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三)激发“科学教育+”外延活力,为提升校内外协力的实践性生态筑型。

学校通过外延载体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通过课后服务及科创社团拓展科创空间,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学校设有11门科学素养培养方向课后服务门类,并设有“科普阅读社”“云南的香料植物”“神奇的染色植物”“电子制作”“线上编程”“无人机”等兴趣社团。

二是扩大学生的学习边界。学校以拓维生态教育领域为依托,组织学生参与云南省科技厅保护滇池项目活动、观鸟活动等,连续4年代表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及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参加“生物多样性日”及“生态环保日”主题活动展示。

三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学校让学生走向情境、走向生活,实现“各得其长、各尽其长”,每年以不同的主题举办学校科技节,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实践,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提升青少年科普知识量的智能化图书馆)

(连续4年,龙翔小学代表云南省及昆明市参加“生物多样性日”及“生态环保日”等主题科普剧展示。)

三、 案例实效

坚持以学校为阵地,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条件保障多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2021年,学校受中央电视台邀请,与云南植物学博士及鸟类专家,直播开展滇池东大河湿地生态圈户外实践课,一起为地球家园打call。2023年5月,《小种子,大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案例,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1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优秀案例之一,代表云南省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中在国家馆展出。在“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云南省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云南省省赛”“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等赛事中斩获一、二、三等奖共30余项。

(2023年,中国科协、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领导对科学教育的实地调研参观龙翔小学,调研学校“双减”、生态教育下的科学教育工作。)

(2023年,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司长调研龙翔小学“双减”工作及科学教育工作。)



Copyright © 2012-2021 www.kmw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1号五华区区级机关办公大楼

技术支持电话:0871-63632514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20002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22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92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