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为: 首页>走进五华>人文五华>教育
五华3所学校拟被命名为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

近日,云南省教育厅发布《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拟命名名单公示》,拟命名307所学校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五华区3所学校入选。

【昆明市第八中学】

昆明市第八中学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试点学校创建工作中,立足校情,以课题研究、以赛促建等方式,让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 领导班子重视,强组织,建队伍

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领导班子目标考核中。

对教师开展理论及业务培训,鼓励学校组建跨学科教研组,组织专题教研、集体教研等活动,采用专题说课、集中备课、相互听课、专家评课等多种方式,指导教师准确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示范带动教师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讲深讲透讲活。支持教师开展理论政策和教学教法研究,参加相关培训、学术交流、观摩学习和比赛活动等,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或教学成果奖等,持续提高教师相关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学校坚持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用语用字,全面提升各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应用水平。

二、 学段联动,跨学科教研

昆明市第八中学立足校情,发挥十二年一贯制的优势,小初高学段联动、跨学科教研,通过同课异学段、异学科、异设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昆明八中教育集团办学资源丰富,可实现各学段间有效衔接。基于小初高学段联动,学校通过学科思政、主题课赛、跨学科教研、集体备课等形式,实现学段间高频、高效融合、以赛促建,同时,还通过课堂教学、说课比赛、班会课比赛等独特的教学活动,探索小初高三段联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融入党日、团日、班队会以及主题宣传、读书学史、致敬先烈等各类主题活动中。

实行各族学生混合编班、混合寝居,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组织开展各族青少年学生交流活动等。每年与共建学校、对口帮扶学校、友好城市间开展跨区域双向交流。

组织学生和教师前往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文化馆、科技馆和文物古迹等教育基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精品项目。

四、 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昆明市第八中学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突出国旗、国歌等国家标识,选取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通过文化墙、塑像等形式美化校园。

发挥好学校网站、校园广播、校报校刊等平台的宣传教育作用,展示师生创作的体现中华文化精髓、中华民族精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声像、文学和绘画作品。

【昆明市五华区沙朗民族实验学校】

昆明市五华区沙朗民族实验学校注重本校经验做法的提炼,将优秀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学校文化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

一、 领导班子重视,强组织,建队伍

沙朗民族实验学校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年度、学期工作中,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高位统筹,责任到人。成立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工作专班,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做。

二、 民族文化融入文化教育

学校将优秀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学校文化教育过程中,1993年引入白族舞蹈“霸王鞭”、2005年把“霸王鞭”改编为学校大课间活动项目,列为德育教育的载体之一。把白族服饰元素融入学校的校服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 开发校本教材

学校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开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艺、陶艺、扎染等十余项校本教材,为本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大空间,也为有关社会组织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将白族扎染纳入学校美育、劳动教育过程中,并持续开展课程开发,2005年,学校被列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教育示范学校”。

四、 加强学习交流

学校每年与共建学校、对口帮扶学校、友好城市开展跨区域双向交流活动。先后成为云南省港澳交流接待学校,与香港圣保禄学校、香港保良局胡忠中学、香港李求恩纪念中学、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澳门新华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并开展多次交流活动。

学校自2021年以来,便与昆明市第八中学结对成为五华区首个城乡共同体建设签约学校,携手进行城乡共同体的创建,互帮互带,共享好的经验做法,达成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育人全过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文化建设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在广大学生心中构筑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

一、 领导班子重视,强组织,建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

学校党支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分阶段、有步骤组织广大党员教师尤其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学习、宣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明确的改革新思路新举措。

积极探索和推动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开展“双培双促”活动,努力将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同时,将教学骨干培养成共产党员,从而促进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 开展专题教育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渗透到各学科教育教学中,依托相关课程或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充分融入小学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学校一至六年级均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以每周一主题校会为载体作为全校的大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三、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融入队日、班队会以及主题宣传、读书学史、致敬先烈等各类主题活动中。利用好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富有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的文化活动。以“学科+德育”“课程+活动”开展2023年春季学期“‘勋’耀党史 ‘章’显中华”经典学子学党史、“‘童’读经典,‘悦’享成长”2023年“世界读书日”经典诵读大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享绿色生态文明”主题春季研学系列德育活动,引导学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前往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国防等教育基地和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地,开展“雏鹰假日”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落到实处。

四、 辐射带动,扩大宣传

在文化建设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工作群、校园宣传栏、学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建立共建共享共用机制,发挥社会资源育人功能。一年来,学校坚持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强化家校合力,在重视新生家长交流的同时,关注“普法强基补短板”“文化的传承”孩子阅读习惯培养等内容,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家长大课堂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家长群体,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容来源:昆明五华发布



Copyright © 2012-2021 www.kmw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1号五华区区级机关办公大楼

技术支持电话:0871-63632514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20002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22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92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