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个“宪法宣传周”到来之际,五华区各普法责任单位围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的“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一主题,组织实施形式多样的宪法宣传活动,在五华掀起全民学“宪”新热潮。
抓精准普法促全民尊法
抓好“关键少数”,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五华区举办全区领导干部法治讲座暨新提任科级领导干部法治知识考试。
邀请云南大学法学院刘红春副教授以中国特色的宪法全面实施路径为主题,对全区300余名领导干部进行内容丰富的授课,领导干部反响热烈。
组织开展新提任科级领导干部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宪法知识考试。全区2023年新提任副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40余人参加了考试。
紧盯“未来多数”,带动教育提质增效
五华区教育体育局、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五华区人民检察院等单位各司其职,开展形式多样的宪法宣传周活动。
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主题活动。各校利用晨会时间,通过开展“讲宪法 读宪法”主题班队会、宪法知识竞赛、《学宪法 讲宪法》为主题的国旗下的演讲活动等方式,向广大教师和学生宣传宪法的概念、地位和意义。
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昆明师专附小月牙塘校区邀请五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开展“以案释法”法治专题讲座。
开展“宪法晨读”活动。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大声跟读宪法,让尊重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的声音传遍校园。全区共计8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了“宪法晨读”活动。四是组织幼儿识法学法。通过观看宪法普法视频、普法图片,讲演普法故事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在孩子心里从小种下宪法意识的种子。
关注“重点人群”,增强公民法治意识
区妇联、各街道普法办等单位在“宪法宣传周”之际,深入企业、商业广场、工地、劳务市场等地,通过宣讲、悬挂横幅、现场讲解、摆放展示架、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对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六进”活动。同时结合“宪法进万家”活动,深入社区、家庭开展普法宣传;充分利用市民讲堂、道德讲堂等阵地为社区居民讲授法治课,紧抓重点人群,深耕普法“沃土”。
抓特色普法促全民学法
低头读法,在口袋中学“宪”
五华区司法局开发手机微信普法新功能,原创制作并推出图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电子书,结合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答,配以通俗易懂的漫画,方便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法律知识。
抬头看法,在国旗下悟“宪”
五华区教育体育局和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国旗班联合,以“我的同学是聂耳,争做守法好公民”为主题,到聂耳母校五华区长春小学举行“我和聂耳的同学”同升国旗仪式,瞻仰镌刻着国歌词曲的前进墙,观看戏剧《聂耳与母亲》。
抓“双线”普法促全民知法
充分利用“智慧普法”云平台,线上线下全覆盖,“双线”集中发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拓宽线上传播,搭建指尖阵地
广泛组织全区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云南省2023年法治知识网络竞赛”——“宪法在你身边”在线答题活动;组织全区各部门干部职工、各学校组织师生观看《“宪”给昆明少年的你》直播节目、“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3 年度法治人物”特别节目及“云南省2023年“宪法宣传周”电视(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五华区各单位及各类媒体在有关门户网站、新媒体公众号等平台拿出重要版面时段,广泛深入报道“宪法宣传周”活动,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及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及时报道、刊发了《国家宪法日│美好生活“宪”给你》《从“小明”的一生,看宪法如何保护我们》等文章及海报,积极做好宪法内容及精神的宣传。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依托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昆明五华警方”新媒体平台开设专刊专栏,发布宣传图文2条,宣传视频6条,依托内网网页开展宣传,共计登载宣传活动16条次。
强化线下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五华区充分利用各单位及街道社区资源,通过电子屏滚动播放“宪法宣传周”活动宣传标语、宪法公益广告,在服务大厅窗口张贴宪法宣传标语横幅、设置宪法宣传元素。同时深入基层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治宣传材料进行宣传。
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发动全局37个部门在“宪法宣传周”组织警力600余人次,进社区、进企业、进医院、进学校,开展宣传活动8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覆盖辖区群众3000余人,实现“小载体”撬动“大宣传”。同时,利用值班室、警务亭等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80余条,粘贴宣传海报200余份。
区医保局组织49人干部职工前往昆百大新西南广场开展“让宪法走到群众身边”现场宣传,为医保定点医药机构、辖区群众提供最新政策咨询宣讲100余人次。
五华区此次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期间,累计共开展130余场活动,普法宣传达1万余人次,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共计1.5万余份,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群众对宪法及其他法律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老百姓的法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