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云南省第三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颁奖仪式上,五华区《我的同学是聂耳——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金奖!
汇少年之力,宣聂耳之声。“我的同学是聂耳”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项目是由人民音乐家、国之歌者聂耳先生的母校—昆明市五华区长春小学发起的理论政策宣讲项目。
项目自2021年3月运行以来,共组织区内外大、中、小学生、老师、家长、公共户单位、街道社区的群众志愿者2000余人次开展服务106次,线下每周开展服务2-3次,服务总时长达27984小时,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线上通过学习强国、抖音号等媒体开设宣讲课堂,阅读量达百万,乘坐地铁三号线时,可扫码聆听相关内容,使聂耳和国歌的红色故事更加广泛普及、传扬。
项目以“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传国歌精神,承复兴大任”为宗旨,以通过小聂耳宣讲团、小聂耳戏剧社、小聂耳民乐团、小聂耳小提琴乐团、小聂耳书画院、小聂耳舞蹈队等志愿服务社团,通过理论宣讲、沉浸式表演、演奏、书画、舞蹈等多种形式共同讲述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项目荣获2021年“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奋进力量”昆明市主题故事大赛优秀组织奖、三等奖,昆明市“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宣讲大赛二等奖。2022年五华区“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理论宣讲大赛优胜奖,被授予“昆明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现场教学点”称号。2023年,昆明市第三届“‘新’火燎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获金奖。
内容创新:突破传统的语言讲述,融入用音乐“讲”、用戏剧舞蹈“讲”、用书画“讲”红色故事,以“讲”“奏”“演”“画”等形式,通过新闻发布会、音乐会、沉浸式等形式,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由各年级学生、学生家长、学校老师组成的小聂耳宣讲团,走进学校、走进聂耳故居、走进社区、走进党员驿站、走向社会,向市民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这一系列由校内到校外的宣讲活动,让听众厚植爱国情怀,也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奏”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音乐是聂耳投身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武器,音乐也是长春学子传承聂耳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演奏《卖报歌》《金蛇狂舞》等聂耳创造的经典曲目及中华优秀传统民乐,用音乐的形式讲述党的历史,感受党的光辉历程,用音乐的形式让爱国主义与聂耳精神“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于学生,以聂耳之音乐,秉承其精神,使其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演”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小聂耳剧社” “小聂耳舞蹈队”等社团的师生们把自己学习小聂耳的所得所感化为表演,用舞蹈、沉浸式演出等形式展现出来,由校内到校外的一系列红色故事演出,将进一步向社会讲述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画”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小聂耳书画院以聂耳元素为素材,创作了“我眼里的聂耳故居”“小聂耳漫画、聂耳邮票、聂耳电影海报”等精彩纷呈的作品,用手中的纸笔画好、写好五华故事、昆明故事、中国故事,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形式创新:围绕“我的同学是聂耳”,以“年代、街坊、至亲、朋友圈”为内容,主要介绍聂耳生活的年代,聂耳的街坊邻居,聂耳的家风建设,朋友圈带给聂耳的影响等内容,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学生志愿者对参观者讲,再对父母讲,由个体延伸到家庭再辐射到社会。线上通过学习强国、抖音号等媒体开设宣讲课堂,阅读量达百万,乘坐地铁三号线时,可扫码聆听相关内容,使聂耳和国歌的红色故事更加广泛普及、传扬。
9月21日,“志愿服务登上C560次列车,长春小学的学生们以现场演奏和讲解的方式,向乘客开展志愿服务宣讲,让聂耳故事和国歌精神辐射到每一个角落,感染到每一个人。
管理创新:“我的同学是聂耳”志愿服务项目采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社团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力,在学习强国、抖音号、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云南发布、掌上春城等媒体开设线上宣讲课堂,阅读量达百万;成功举办了“缅怀聂耳 致敬英雄”“我们都是一家人”等活动,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用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在全社会掀起了志愿服务热潮,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