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场的赛道上,1500余名学生全员学会了轮滑。在体育课上,教师把体操的基本动作编入日常的教学之中……从普及到提高,在巩固原来体育传统特色项目的基础上,韶山小学云著校区又引入体育竞赛项目——体操。这是学校探索体教融合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以体育项目为依托,学校正探索学生体育素养“精准测试、精准分析、精准干预”措施和方案,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体操进校园
五华区是云南省体育教育改革示范区,韶山小学又是五华区体育教育改革试点学校。2023年,韶山小学云著校区多了一块牌子——昆明市五华区韦继康教授银龄名师工作室,多了一间功能室——体操馆。韦继康曾是国家体操一级运动员,体操国际级裁判。在五华区教育体育局的支持和相关部门协助配合下,2022年12月韶山小学建立了小而精的体操馆。一人一馆是学校体育教育理念和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
“加油、加油!”下午3点40分,体操馆内传来阵阵助威声,从一年级挑选出来的体操小苗子靠墙倒立,与一旁的韦继康比赛谁支撑时间更长。1分钟、3分钟、4分钟,韦继康故意败下阵来,输的人要请赢的人喝饮料。
一(6)班学生和纹羽是19个体操小苗子之一,她最怕的训练项目是分腿支撑。和纹羽初次训练时身体都撑不起来。从2月份训练至今,她也只能维持两三秒,姿势的标准还未达到教练的要求,需要继续刻苦训练。
吃那么多苦、流那么多汗,为什么和纹羽还一直坚持?因为她想成为居住小区里玩单杠最厉害的小孩。她说:“以前是我看着其他小朋友玩单杠,现在成了他们看着我玩单杠。”
除分腿支撑外,后踢跑、小推车、跳马、平衡木立踵、上单杠、双杠杠下摆浪等均是小苗子每日必练的项目。五华区体育发展中心体操教练冯丽云介绍,体操既培养了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身体姿势姿态意识,又增强了运动信心。韦继康认为,体操不仅仅是锻炼,也是学生去感知自己身体的项目。
体操进校园,师资、硬件缺一不可。除韦继康、冯丽云外,学校还聘请云南省体工大队体操队两名退役运动员、运动健将唐建民、唐嘉俊为学校体操队教练。同时,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目标要求,将队列队形、口令、口哨、徒手体操、垫上运动等体操元素融入体育教学。
经过培训,这一批体操小苗子将于2023年8月代表五华区参加昆明市第七届运动会体操项目比赛。
播撒运动的种子
不仅是体操,学校还引进轮滑、旱地龙舟等新兴体育项目。2021年9月,学校引入冰雪轮滑项目。近两年的时间内,全校1500余名学生通过公益轮滑体育课全部掌握基础轮滑运动技巧,二(9)班学生司枂夕就是其中之一。经过训练,她已经成功入选校队,并成为全校轮滑竞速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的选手之一
她说:“练习过程中我不知道摔了多少次,但摔倒了又爬起来继续,我喜欢追求速度的感觉。今后,我希望通过更加刻苦的训练,拿到全校轮滑竞速第一名。”
轮滑的普及教育,助力学校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新模式的发展。通过选拔,学校组建了校速滑队,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技能,并参与形式多样的展示或比赛。学校轮滑总教练骆志启介绍,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双减”政策,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开展了体育艺术课程,每学期约200名学生自愿参加轮滑运动课后服务课程,通过课后服务课程提升轮滑专业技术,增强身体综合素质。
无论是让体操进校园,还是引入轮滑项目,均是学校聚焦体教融合、探讨“以体育人”的举措。
韶山小学校长许赫瑜介绍,学校开创的“体育超市”里,武术、舞龙舞狮、体操、跆拳道、啦啦操、足球等具有学校体育传统特色,又引进了轮滑等新兴体育项目,学校体育的勃勃生机与各项目的开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育人环境,成为韶山校园里最美的一道风景。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韶山“体育超市”拥有更多选项,在稚嫩心田播撒下运动的种子,将离这一目标越来越近。学校响亮地提出"爱运动,向未来"的口号,这既是口号,更是育人目标。
内容来源:昆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