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为: 首页>走进五华>人文五华>教育
爱心帮扶在西翥 固本强根暖人心

五华区“精准帮扶”团队先后在赵克娇和司瑞芳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已走进西翥学区六载,项目组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在五华区教体局陶韵佳副局长和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钟兴书记的指导下,目前由教研员司瑞芳牵头,选聘城区10所学校10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组建了五华区“精准帮扶”兼职教研员团队,对西翥学区各校点教育教学情况开展调研,通过与教师、学生、家长和校长的座谈寻找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为西翥学区各年段、各学科师生提供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指导、示范。

团队12位指导专家于2021年9月23日开始,平均每周2次,轮流到西翥学区8个校点,以“1+1”携手同行的方式,从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情况、一人一策计划的制定、集体备课、批改作业、作业设计、“双减提质”策略等方面进行调研、交流、指导、示范。共听课108节,帮扶老师89人次,受益学生1000多人,示范教学受益教师100多人,获益学生2000多人;针对教学难点指导教学,获益教师40多人,学生120多人。团队指导专家亲自示范、引领28位老师上研究课。撰写调研报告6份。编辑简报20份。“精准帮扶”团队陪伴西翥学区的每位教师走过六载春秋,下面的故事(节选)讲述了他们成长的每一步......

西翥一小 陈佳佳  

春风化雨,情暖成长路

陈佳佳:2014年五华区“教坛新秀”;2015年五华区“青年骨干教师”。

“记忆中,每周三我都会搭乘最早进城的面包车,又换乘不同路线的公交车到我们区不同的学校参加教研活动。在这里我观摩了很多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学到了很多新的理念与知识,这些对初到岗位的我帮助非常大。在学习和自我提升这条路上,我一直都不敢停留。但是慢慢地,我仿佛走进了一条死胡同,眼前看似有路,却走不通,无法到达向往的目的地。任凭自己怎么学习,都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理论和经验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取得的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这时我才发现,学生不一样,方式方法也不能一样,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幸运的是,2015年,我遇到了“精准帮扶”团队,陈老师从狠抓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狠抓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双减”,实现减负提质三方面来讲述自己与“精准帮扶”团的故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西翥一小 谷丽蓉  

精准帮扶赋能,助力教师成长

谷丽蓉:2019、2020学年连续参与指导参加学校区级中小学大课间活动竞赛分别荣获参与奖和二等奖

我很荣幸能参加此次交流学习活动。“做⼀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同时,用心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和争取外出去听课学习的机会,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方法。在各种培训中,为期最久,且对我影响最深的莫过于──青年教师培训学习,也就是“精准帮扶”团队无私奉献的指导与帮助。谷老师从不断学习充电,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狠抓常规,提升教育教学效率;精准帮扶赋能,助力教师成长三方面讲述了我与“精准帮扶”的故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厂口学校小学部 谭翠莲  

我和“精准帮扶”的故事

谭老师说:“精准帮扶”团队的指导教师到我们学校教研,感觉他们上课真是优秀,课件、板书、实验器材、课堂准备得都是那么的充分、完美。那时候给了我很好的启发,我觉得上科学课不仅仅是把实验做好,学到知识,上科学课需要充分的准备,准备好了,科学课会很愉快,准备不好,科学课会很混乱。科学课很丰富,很有趣,孩子们也很喜欢,这需要教师很好的准备和组织,我也努力向这些优秀的教师学习着,努力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教师。

作为一名科学老师,要问我有什么职业发展规划,我只想把书教好,有人问我,好的标准是什么,那就是我喜欢,孩子喜欢,永远保持对科学的热爱之情,保持一颗好奇之心。也许通过两个星期的冲刺可以让孩子们考很好的成绩,但是缺乏了实验的过程,孩子们是有遗憾的。在我的科学教学生涯中,我做到了每个学期科学的开学第一课启志,在科学教学中启智,坚持能让孩子们做的实验绝不用教师演示实验,保证实验顺利开展.......

迤六小学 唐志波  

有温度 共用情 助成长

每个人都会由时光的飞逝而经历着人生中最重要的过渡,如:从幼稚到成熟,从冲动到沉着,由纯真到严谨。

2017年以来,在五华区教育体育局统筹安排和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的精心组织下,五华区精准帮扶团队到西翥学区开展送课到校、走进课堂听课、检查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与老师座谈交流、与老师分享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等活动,长此以往,精准帮扶活动成为教师发展主阵地,而我就是精准帮扶这个主阵地中受益的一名一线教师。唐老师从课堂中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数学中计算能力提升的改变;期末复习方式的转变三个方面讲述我与“精准帮扶”的故事......

迤六小学 朱莉  

爱心帮扶在西翥,固本强根暖人心

朱老师说:“精准帮扶”平台的搭建,为我们新教师提供了一个向老教师学习的契机。团队都是在教坛上默默耕耘了多年的老教师,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拥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每一位指导老师不论是在教育教学上,还是班级管理上,都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新教师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站在前面指引着我前进。

一次次的火花碰撞后,我开始尝试模仿着将学到的思路引入我的课堂。这一次我品味到了改革的力量。课堂上,我目睹了奇迹的发生: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一个个小朋友跃跃欲试,一颗颗斑斓的童心在课堂上燃烧,平静的课堂沸腾了,最后,学生们超越我的预想完成了教学任务,我的心底顿时荡漾起了从未有过的体验。经过这一次的洗礼,我开始敢于直面自己的怯懦,从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探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瓦恭小学 徐冬梅  

我与精准帮扶的故事

徐老师说:“精准帮扶”团队语文组组织了六年级语文教师梳理全册语文要素的活动,敦促老师熟悉教材。司老师很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她倡议学区六年级学生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每个中午,六年级的学生们一起聆听《鲁滨逊漂流记》,并让教师指导学生们撰写读后感受。团队还组织开展了校际间语数英三科的同课异构活动,力求在这样的碰撞中,激发六年级老师的思考和自省,尽快摸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能力,哪怕改变一点点,也是好的。语文团队也很重视学生的习作能力,指导老师认为应该通过一些办法让农村孩子们先获得学习的自信,所以我们组织语文老师们筛选本班优秀作文、修改,将这一篇篇习作集结成册,当孩子们看见自己的作文变成了铅字,相信他们的写作仪式感,自信心一定会有变化。每一位小作者拿着自己写的书,都体验了当作家的快乐。

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在一次帮扶活动中,司老师听了我校五年级语文教师唐老师的第一课时后,现场随堂接龙上第二课时,展示了如何踩实朗读,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如何边新授边完成随堂练习等教学技巧,那堂课的教室过道分外拥挤。我也从没想过,第一次听司老师给学生们上课,竟然是在我们学校......

瓦恭小学 刘欢  

我对美术课的改观

刘老师说:通过“精准帮扶”团队教研员一次次给我的帮助和指导,让我对美术课的改观非常大,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我都会时刻把教研员给到我的一些建议运用到课堂中去,比如,现在上课我会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我只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帮助他们获得知识。农村的孩子,对于绘画就是不敢画,下不去手,其实他们见识得也比较少,对于新鲜的,外面的世界他们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我会利用美术课或者课后服务多让他们看,当然这也离不开老师的亲自示范,我自己画的一些画在学校的一个小走廊做了一个小画展让他们多看。我们学校本身就有瓜果蔬菜园,所以,课后服务我会直接带他们出去写生,为后边的创作提供素材,他们有了素材后就可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然后为学生举办一个小画展,通过这样的方式,日积月累,学生们有了自信,终于敢想敢画了。

作为教师,我也要终身学习,比如我尝试着学习画油画,学习用平板绘画,学习写毛笔字,学习摄影,虽然做得不是很好,但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把更多的东西带给学生。选择有利于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设置的更多的现实情境中去理解感受,学习表现美,激发学生求异求新的意识,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沙朗实验学校小学部 梅玉芳

精准教学目标,打造扎实高效英语课堂

梅老师说:我的最重要的一次经历,便是去参加西翥学区的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整个准备过程中,可能深受之前观看过的课赛视频影响,也因为我第一次借班上课,所以特别担心课堂氛围冷场,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的关注焦点都过多地放在了如何让课件新颖出彩以及使课堂活动有趣的方面上,我第一次尝试使用希沃白板,因为希沃有非常有趣的课堂活动,想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可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我对希沃不熟悉,做课件就很费劲,好不容易做好希沃课件,却发现我们学校的硬件不支持希沃白板课件授课,所以我只好又重新制作了一份PPT课件,两手准备吧。整个准备过程,消耗了过多的精力和热情,又加上心态不好等原因,让我在本校磨课的时候上得一塌糊涂,甚至还不如平时的常规课。这也让我非常失落。这个时候,“精准帮扶”团队英语组的老师们,不仅没有表现出失望,还耐心地给我分析、给我建议,帮我打磨每一个细节。

团队的指导老师帮助农村学校教师定位农村学校特点、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对农村教师的帮扶,进一步减小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教育也是一种慈善!

沙朗实验学校小学部 赵文娜

爱洒西翥 助力成长

赵老师说:慢慢发现,我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我的学生,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就产生了相当大的矛盾。于是,我试着改变教学设计和方法,既然孩子们基础那么差,那我就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带唱歌谱和歌词,就这样自以为不错的走过了几年。

为了帮助我们农村老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平衡城乡教育资源等问题。五华区“精准帮扶”团队来帮助我们西翥学区的老师们,对于我们来说,犹如一缕阳光照了进来,让孤立无援的我们感到了温暖。每次听完指导老师的分析让我幡然醒悟,怎样上音乐课、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我似乎找到了方向。在团队的帮助下,现如今我已经慢慢成长,为了丰满自己的羽翼,我积极参加市、区级教研,多观摩优质课,向优秀的老师学习,不断地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找准定位,认清教学目标,因材施教。结合农村学校音乐基础薄弱的特点,加强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活动相结合,利用课堂打击乐器丰富教学活动,抓牢竖笛教学,让竖笛为孩子们解决唱不准的问题,同时增强对歌曲学习的浓厚兴趣。多采用声势律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一来,我的音乐课堂变得活跃又充满乐趣,孩子们乐学、爱学,我呢教得也轻松了。

西翥二小 吴进能

春光采撷无须远 教研帮扶谱新篇

吴老师说:“精准帮扶”团队先后在赵克娇和司瑞芳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已走进西翥学区六载春秋陪伴我们走过成长的每一步。城区的优秀教师送课下乡,她们毫无保留地传经送宝,让我们乡村教师看到了城乡差距。在帮扶过程中,指导老师们深入课堂,通过评课、研讨与交流、分享与扎实的活动,引领西翥学区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教学改进。同时帮助农村学校找到“痛点”,突破瓶颈,不断加强学习,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我将收获到的一些宝贵经验渗透于课堂实践,在实践中我不断的思索,慢慢的感悟到了一些东西,对我的专业学科音乐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及想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就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学中乐、在乐中学”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课所带来的快乐,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追寻音乐中的真善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必须做好课前功课,深入的研究教材。研究每一课及每一章节教编安排的意图是什么,传递给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什么,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是什么,通过作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内容是什么,我们怎样去引导学生从“感受美”到“表现美”再到“创造美”的转化。

前路漫漫,道路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


Copyright © 2012-2021 www.kmw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1号五华区区级机关办公大楼

技术支持电话:0871-63632514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20002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22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92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