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为: 首页>走进五华>人文五华>教育
学区联盟 让五华区教育资源“连珠成串”

学区联盟 让五华区教育资源“连珠成串”

   “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所好学校”,这是学生和家长共同的期盼。五华区在全市先行先试学区联盟,设立龙泉、西城、丰宁、新城4个学区,通过建立健全学区治理机制、融通共享硬件资源、实践教师柔性流动、加强学区项目课程建设等措施,尝试将各学区教育资源“连珠成串”。
   昆明实施“三名”工程以来,越来越多的省外名校落户昆明。如何在“外引内培”上下功夫?基于《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五华区教育体育局依托辖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出台了《五华区学区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在此意见指导下设立的学区管理机制,有望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化和融通,通过逐步规范、总结经验,形成五华乃至昆明教育的经验,助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先行   “1+X”实现百花齐放

什么是学区?简单的理解就是在一个区域内包含了不同学段的几所学校,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五华区大部分教育资源地处昆明老城区,教育发展空间有限。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昆明教育迎来空前发展机遇,如何实现五华教育的二次跨越?经过充分调研、沟通,五华区决定在全市率先启动和推进学区发展战略。
    五华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五华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坚介绍,学区发展尝试把集团化公司的管理理念,移植到学区管理之中。学区发展理事会就是采用“1+X”理念,设立1个法人主体和多个法人单位,通过集团化运用产生效益,既要“百花齐放”,也要“一枝独秀”。目的就是创新教育治理机制,实现资源融通和集约化利用,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和生态发展。
    目前,五华区属11所公办中学中,省一级高中3所、省示范初中1所,7所二级中学;区属34所公办小学中,省级示范小学8所,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6所;区属11所公办幼儿园均为省一级园,其中4所为一级一等。 
    根据目标,到2021年末,通过学区建设与发展,落实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布局整体优化,形成学区内教育资源融通机制,优质中小学学位占比达到80%以上,基本满足就近入好学的需求。


构架   67所学校分属4个学区联盟

    经过前期充分的调研和摸底,五华区结合资源分布,确立了4个学区学校联盟,分别是以昆八中、昆十四中、昆二十四中和中央民大附中昆明五华实验学校4所示范高中校和优质校为龙头,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各个学段的龙泉、丰宁、西城和新城4个学区,共计67所学校。各学区学校的划分,既考虑了地段的因素,也体现出教育的均衡发展。
    以丰宁学区为例,牵头学校是昆二十四中,学区内有文林小学、龙翔小学、大观小学等位于城区内的学校,也有陡普鲁小学、迤六小学、瓦恭小学等相对偏远的学校。其中迤六小学是五华辖区内离主城最远的一所农村小学。迤六小学校长王永祥对学区发展有着很大的期待,“学校被划入丰宁学区后,意味着今后可以享受其他学校的课程教学、教师培训等资源,这些教育资源正是农村学校缺乏和需要的。”
     龙泉学区由3所完中、3所初中、9所小学和4所幼儿园组成,牵头学校是昆八中,涵盖了昆二十八中、长城中学、昆二中、武成小学、红旗小学、春城小学、市政府机关三幼、江滨幼儿园等成员校。
     西城学区地跨五华和高新两个行政区,承接高新区事业单位学校属地管理任务,五华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昆十四中校长史云波介绍,西城学区建立了分段牵头学校,中学由昆十四中牵头,小学由高新一小海源校区牵头,幼儿园由五华三幼牵头。“我们希望从横向推进同学段的发展,纵向推进学区里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和初高衔接,实现横向贯通和纵向衔接,促进五华区西片区的教育质量跨越提升。”
     目前,4个学区已成立了学区发展理事会,拟定理事会章程,并结合各学区实际制定了学区联动计划.

   

探索   各学段学校交流多了

各学区成立后,积极融通共享,开展了多场活动,丰园小学教师到文林小学参加“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为主题的语文教研活动,在两所学校间搭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五华区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李红梅在昆二十四中做了班主任培训系列讲座,助力新教师、新班主任成长。 
   “学校虽有不同,但教育是相融的。从这一点上看,学区建设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在昆明市政府机关第三幼儿园园长陈燕玲看来,随着学区建设的发展,幼小衔接不再是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衔接,而是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就开始了。
    除了各学段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外,如何科学规划,实现资源有效供给,是学区特色化发展过程中所需求的。昆二十四中校长王春雷说,丰宁学区正在对各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第一步是把学校的多功能厅、机器人、心理、地理、音乐功能教室和录播教室免费对学区内各小学、幼儿园全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此外,五华区还鼓励学区设置“教师发展中心”“课程供给中心”等非实体性机构,推动学区学科集体教研、课堂教学研讨和主题性专业培训,形成区、学区、学校三级研训体系,逐步提升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突破   课题引领实现整体提升

    学区建设确定了三年为一个发展周期。“这三年学校怎么做?以什么为切入点?用什么作抓手?怎样才能实现分段质量提升和整体提升?”这是龙泉学区牵头学校昆八中校长李莉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谋定而后动,李莉华认为不管是幼儿园、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最重要的呈现就是课程,“所以我们立足课程,以各个学段的课程建设为重点,做好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课程衔接以及学段融通”。
    怎样让课程衔接有系统性,做得更有厚度呢?确定了“课题引领、整体推进”的大方向后,李莉华和团队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反复推演,明确了语文学科课程组、数学学科课程组、德育课程组、特色课程组、教师专业培训组和测量与评价组6个子课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相关课题的良性发展,11月14日,龙泉学区在昆八中召开了推进会,邀请云南师范大学张承明教授以《学术论文选题与研究综述规范》为题做了专题讲座,从“论文选题”和“研究综述”两个方面,提升了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目前,龙泉学区每个成员校要参加其中两个课题的研究,每个课题有7至8所学校参与。“学区建设起始阶段很重要,我们希望用课题引领,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告诉学校和教师要做些什么。我们也希望三年后大家都从中受益,实现整体推进的目标,同时在云南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李莉华说。
       

保障   每年各学区下拨20万经费

   学区建设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目前各学区发展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让各学区敢“下河”,五华区教育体育局采取了一系列保障举措。
   在教育这个大系统中,一所所学校是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如何把同学段的不同学校和不同学段的各学校用一根看不见的线连在一起?
   针对这一问题,五华区教育体育局让学区成立“学区发展理事会”,不采取统一标准、统一模式,发挥各学区主观能动性,坚持规划引领。同时,五华区教育体育局为每一个学区分配了一位班子成员,为学区发展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
   经费保障方面,每年下拨20万元,作为学区基本运行经费,用于支持学区开展教师研训、课程开发、学生活动、专家服务、总结宣传等。各学区也可单独向区教育规划办公室申报重点项目,探索学区特色发展。
   另一方面,五华区教育体育局也将逐步建立和完善学区的多元评价制度,实现多主体参与的学区评价,依据各学区的年度计划进行绩效考核,并相应地实施奖励。

上好学”是学区建设的核心

在深入贯彻落实昆明市“三名”工程,引入名校的基础上,五华区不忘激发辖区教育资源的活力和动力,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学区管理机制,积极尝试以示范高中校和优质校为龙头,结合资源分布,构建覆盖全区的学区,全面推进学区建设。
   “学区”一词在昆明来说尚显陌生,但在全国范围来看,早已经不是个案。在当今教育改革浪潮中,不少地方都在尝试推进学区建设,以强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成功案例并不多见。在此背景下,五华区仍然迎难而上,高位统筹、创新机制,彰显了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体育局的责任与担当。
    学区的核心工作是“上好学”,如何让学区建设落到实处,让“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这一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期盼得以实现?五华区教育体育局出台了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从建立健全学区管理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融通共享、大力加强学区课程建设、整体构建学区教师研训体系等方面确定目标和任务,并给予经费保障,配备班子成员协调相关工作;龙泉、西城、丰宁、新城4个学区各学校也结合自身实际和特色,制定符合学区发展的计划,并逐步将各学校教育资源融通共享……一点一滴的背后,构建出了五华区学区建设的雏形,给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了最生动的注脚,同时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实践。

    可以预见,通过扎实有力的举措,各学校的积极谋划,学区建设将在昆明市得到实践化运用,让市民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扩充。“就近入好学”,或许不再遥远。

       他山之石  上海创建“更加紧密”的学区和集团

   今年,上海市教委发布《关于推进本市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办出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

目前,上海已建设学区、集团190个,覆盖7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形成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格局。

接下来,上海将聚焦“更加紧密”,建立学区、集团常设协调管理机构,加强学区、集团干部队伍建设,提任或转任学区、集团成员校校长应事先听取学区、集团牵头校的意见,促进组织更紧密。

在师资流动方面,通过统筹编制、盘活存量等方式,形成干部、教师有序流动的制度,并将学区、集团内交流轮岗经历作为提任校级干部的重要因素。同时,实施捆绑考核,把每一所学校的发展进步作为对牵头校校长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把参与学区、集团共建作为对其他成员校校长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探索学生共育,创建的市示范性学区或集团可在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下,实施部分特色项目的学生联合培养实验。

另外,上海推出多项保障措施,推动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在区域范围内统筹解决紧密型学区、集团创建所需编制,健全骨干教师流动“蓄水池”机制;评定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等职称、荣誉时,向经常性流动、承担带教任务的教师倾斜;在绩效工资统筹部分,对紧密型学区、集团办学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奖励;投入专项经费支持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重点用于学区、集团整体办学所需要的课程建设、场地设施、专业资源引入、展示交流等项目支出。

 

Copyright © 2012-2021 www.kmw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1号五华区区级机关办公大楼

技术支持电话:0871-63632514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20002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22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92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