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五华教育快闪《我爱你中国》六大隐藏彩蛋揭晓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9月16日起,五华区教育体育局组织辖区内各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快闪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70年,五华教育硕果累累,在成绩的背后有无数默默奉献的人在支持着。在教育体育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快闪视频中,出现了六张典型代表人物的面孔。
快闪视频——《我爱你中国》
第一张面孔
“三名”工程
五华教育不断探索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存量增优、增量扩优,大力推进“三名”工程建设,在全区营造和激发优质学校、优势学科、优等师资、优秀学生“四优集聚”效应。
以名校建设工程为抓手,彰显办学实力
2017年以来,五华区印发了《名校名师名长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三名”工程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并先后出台了8个配套子方案。通过全面推进学科课程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启动评价方式改革,全方位实现“一校一品牌”。
培育名校方面,实现了昆明市第十四中学云南省一级一等高完中晋级。优质教育品牌“昆明长城中学”新校区入驻西北新城,采取“名校办民校”的举措,昆明市第二中学正式举办国有民办学校——昆明市五华区华山中学。
以名师建设工程为契机,提升队伍梯次
一直以来,五华区始终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大力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制定并实施了教师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校(园)长岗位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名校(园)长后备人才库。通过名师工作室、国培计划以及“51336”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着力培育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建立及深化“研训教”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机制,进一步加大省、市、区级“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面向全国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引进教育名家、名长、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春城教学名师”“昆明市教坛新秀”“名班主任”等优秀教育工作者层见迭出。
以名长建设工程为依托,充实领军队列
通过建立校(园)长培养培训保障机制,建立名校(园)长后备人才库。开展“校(园)长岗位能力提升”工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校(园)长执行教育法规政策的理论水平及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理念先进、老中青结合、富有活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校(园)管理干部队伍。
积极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特色教学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第二张面孔
中学管理团队
从2009年9月昆明八中搬迁至龙泉路新校区到今年正好10年。回顾昆明八中迁校十年来的坚守和传承、变化和发展。校园钟灵毓秀、生机盎然,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009年,关键词:学校搬迁
昆明八中搬迁至龙泉路新校区,占地面积近150亩,学校硬件条件得到大幅提升。
2010年,关键词:校长公选
昆明八中现任校长李莉华成为学校首任经教职工大会公选产生的校长。八中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全体教职员工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2011年,关键词:一级一等
昆明八中成功晋升云南省一级一等高完中,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
2012年,关键词:60年校庆
一代代八中人秉承坚毅、求实、创新、奉献的校训,走过了60年的风雨征程。创设红云红河园丁奖,至今,四届园丁奖已经产生了14个获奖集体和41位获奖个人。
2013年,关键词:特色兴校
以“高中初中共同发展、课程建设多元推进、体艺教育独树一帜”三大办学特色入选云南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实验学校。
2014年,关键词:一校四点
随着长城校区和达城校区的成立,昆明八中本部校区、西坝校区、长城校区、达城校区形成了“初中支撑高中、高中引领初中,高中初中共同发展”格局。
2015年,关键词:级部制管理
在高中年级分设特色级部、平行级部。级部制管理这一创新之举,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成为八中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
2016年,关键词:年级月考核
实施年级月考核,全面转化管理意识,全面转变管理模式,在省教育厅对全省140多所一级完中的综合评价中,获评一等奖,名列全省第10名。
2017年,关键词:一体两翼
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研组和年级组建设为抓手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下,一本率实现了超越80%的重大突破,在云南省一级高完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中学校排名跃居全省第6名。
2018年,关键词:全省第五
高考一本率攀升到85.5%,在云南省教育厅对全省146所一级高完中的教学质量评价中昆明八中跻身全省前5。中考“八连冠”、领跑昆明民办初中的长城定址红鑫路1号。
2019年,关键词:全省榜首
昆明八中在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评选中位列榜首。220多名省市区级学科骨干教师成长起来,是2009年迁校时的4倍。
迁校十周年,一年一台阶。当下有作为,未来更可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昆明八中将凝心聚力奋进,砥砺前行致远!
昆十四中的领导班子是一支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管理团队。他们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及管理水平,带领全校师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创新学校育人模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以人为本,锐意进取,夯实基础
班子秉承“严和至善”的校训,富于实干精神,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参与意识和平等宽容的氛围,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执行力强,在师生中有较高威信,使学校上下凝心聚力,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班子成员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带动和影响全体教职工团结拼搏,奋发有为,学校各项工作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全员全程全新教育、同心同德,同建十四”的局面已经形成。
专家引领,总揽全局,熔铸精神
校长是班子的带头人,2019年8月,由五华区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区教育工委委员、副局长史云波担任校长,史校长是教育部首批名师领航工程学员、云南省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特级教师、云岭教学名师和省级学科带头人,他成长于教育教学第一线,有厚实的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清晰的办学思路,他不仅有领导艺术,而且有战略头脑,高瞻远瞩,谦恭儒雅,办事精细,务实能干,既坚持原则,大胆指挥,又发扬民主,放手让其他班子成员去干,有序地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分级负责,纵横结合,运行高效
学校管理架构权责明确,在校长负责制下,健全和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实施层级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建立了目标明确、统一领导、纵横结合的有效指挥系统。在这一管理体系中,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整体工作,不同的年段由书记和几位副校长分别管理,每个年级设有年级组长,形成纵向管理。同时每位副校长分管一个板块以构成横向管理,如负责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管理德育处、团委、学生会、班主任;负责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管理教务处等。这样“纵”“横”结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运作畅通,效率高,效果好,全校形成了讲效率,比贡献的良好局面。
率先垂范,发扬民主,科学决策
班子的服务意识、角色意识、责任意识、主人意识、绩效意识都十分到位,以身作则,群众基础好,干群关系融洽。班子成员在担任行政职务的同时仍然兼任学科教学,了解教学新动向,并负责本年级的管理工作,经常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组织课题研究,带头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指导备课组扎实开展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坚持听课制度,每位班子成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迅速茁壮成长。
第三张面孔
两代校长的传承
这是一所和昆明的美称——春城同名的学校,是一个春天般温暖的和谐教育的大家庭。春城小学于1961年建校,至今已有58年的办学历史,是云南省的一级示范学校。在这片土壤上,一代代师生一路耕耘,一路丰收。俗话说:“饮水不忘挖井人,乘凉不忘栽树人。”春城小学之所以能不断地成长发展,离不开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也离不开历任领导和师生的不懈奋斗。
2008年至2012年,学校在王玲校长的带领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文化教育为主导,以学校管理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为突破口,全面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学校在全省学校中发挥了辐射师范作用,办学品质稳步提升。
2012年至今,在魏晴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依据办学历程,提炼了“润”文化,结合学校的校名,寓意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学校遵从“信任、尊重、接纳、滋养、传承、创新”的教育理念,围绕教育理念从环境塑造、德育教育、管理机制和课程改革等四个方面入手,着力进行构建。通过建设“尊重、接纳、滋养”型学校,春城小学形成了“善教乐学”的良性互动循环,实现师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以“润”文化为核心,学校确立了十大文化,分别是:健康文化、少先队文化、劳动文化、雷锋文化、国学文化、阅读文化、故事文化、仪式文化、电影文化、“倾听”与“表达”文化。学校办学特色日益显现,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第四张面孔
乡村教师
越过城市的繁华喧嚣,在翠绿的山峦间散落着一些村落,一所所山村学校将娃娃们聚到一起,一名名乡村教师在这里扎根,生长,成熟,绽放。他们有的从省外来,有的从城里来,他们坚守山区教育,潜心教学,真心育人,一份份入学通知单饱含着一个个老师对山区学子深深的爱。正是这份深爱,让他们能一如既往的坚守,微笑着拒绝了走出大山的机会,抛弃了优越的条件,坚持选择留下。
多年的教学生涯,使他们熟悉了乡民的乡音,熟悉了乡村的屋舍和条条小道,熟悉了乡村孩子们质朴的笑容……这些,让他们对山村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从教30年的沙朗民族实验学校支部书记杨吉坤,他曾有过多次调往城区学校工作的机会,可他说:“因为山里的孩子更需要我,山区的教育更需要我,所以,我一直留在了山里”;正是这份深爱,让他们无私无悔的付出,他们克服种种困难,钻研教材、探索教法,不断学习,开阔眼界,用青春、深情和爱浇灌着山区的“幼苗”,用普通的粉笔勾勒了自己的专属人生。
沙朗民族实验学校的段龙焕老师说:“27年来我把一片赤诚献给了教育事业,扎根于沙朗农村这片沃土上,爱岗敬业、潜心钻研。在27年的教学中,我所教班级成绩一直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学生成绩优异,担任班主任,所带的班级,都是年级中的佼佼者。有人说我那么苦干嘛?我觉得做一名老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要知道自己责任的重大。”
厂口学校从教了21年的李树友老师这样说:“我们乡村教师在村村寨寨总能赢得一声声温情的招呼,甚至门口70多岁的老奶奶都会叫一声‘老师,你来了啊’,这让我们感到多自豪啊。”是的,这其中,透着淳朴的村民们对教师的敬重,透着希冀自己孩子能学有所成的期盼,透着一份深深的谢意,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些使得乡村教师们不得不热爱这片土地,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教导调皮捣蛋的孩子。
这样的老师在西翥还有很多,比如乡村从教39年,瓦恭小学教师刘金权;乡村从教37年,西翥第一小学教师郭金龙;乡村从教27年迤六小学书记、校长王永祥;乡村从教25年,西翥第一小学教师方洪珍。
一代代乡村教师们选择了默默奉献,他们用心对待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课上,和学生一起读书、思考、讨论、答疑、交流;课下,教他们唱歌跳舞,和学生们一起游戏。与学校朝夕相守,与师生相知相伴,学校承载了他们的青春与梦想,是他们心中根植教育理想的芳草地。
第五张面孔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在五华区新萌学校的校园里有着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自闭症、脑瘫、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多重的疾病障碍让他们脑功能低下,智力落后,生活无法自理,社会适应能力极低,时常出现莫名的吼叫,大小便失禁,攻击性行为.......在常人的看来这是一群无法接受教育的人,但是在新萌学校老师们的眼中他们却是一群难能可贵的宝贝,因为在老师们的眼中,他们就是一群天使,是一群慢慢飞的天使。老师们觉得这群天使只要用爱去陪伴,用心去守护,用智慧去启迪,总有一天他们能飞上蓝天,谱写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清晨的校园,孩子们用含混不清的语调或是艰难抬起的手臂热情地向老师问好,每一位老师都会摸摸这个孩子的头,拍拍那个孩子的肩,笑盈盈地夸奖着:“宝贝真漂亮”;“帅哥好精神”;“今天走路稳健多了,有进步啊!”;“叫老师好的声音太好听了!”“小可爱吃了什么早餐?是谁送你来上学的?”就这样,平凡的一天开始了。在这个温馨的校园里智障孩子就是那可爱的天使,而老师们就是陪伴天使的人。夜幕降临,老师挥手送走最后一名学生,坐在办公桌前提笔总结今天的点滴,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这样平凡而温暖的日子,在一天天的过去着,老师和孩子们也在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有人不解的问特教老师:为什么要选择特教事业?他们总是说:“改变一个孩子,温暖一个家庭。”这是新萌老师们的教育理想,智障孩子的成长也需要优秀老师的助力,也许这就是一名特教教师坚守特教最朴素的表达吧!可以不计名利,可以“功成不必在我”,只要学生能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走进社会融入社会,这就是他们毕生的追求!一直以来,特教教师们不但以无私的奉献精神,高尚的师德和精良的教育教学,全心全意地为每一位学生和家长服务,用自己精湛的专业技能和爱传递着对学生的关怀;还在默默的耕耘中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数百名学生在省级以上特奥会中获得了奖牌,还有学生登上了世界特奥会最高的领奖台;不少学生的艺术作品登载在国际级别的刊物上,还有学生登上了国内、国际综艺节目的舞台。
“宝贝!你是天使,你慢慢在飞,我愿意静静望着你的眼。你怯怯在走,我愿意紧紧握住你的手。宝贝!你是掉落凡间的天使,我愿意陪你等待羽翼丰满,带你乘风飞翔!”这是新萌学校一名优秀的特教教师创作的小诗,温情烂漫中表达的是对特殊学生的爱和对特殊事业的坚守,也是一名特教教师不忘教育初心,勇于担当的情怀。
第六张面孔
少先队辅导员和新时代好少年
自2015年以来,五华区在全区各中小学设立“五华美德少年榜”,每年每校上榜四次,至今已产生近4000名校级美德少年。2016年起,每年从校级美德少年中,集中评选表彰10名区级美德少年和10名提名奖。2019年,美德少年升级为新时代好少年,进一步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至今已评选出40名区级“美德少年”和“新时代好少年”,40名获区级提名奖。
每年的区级“新时代好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各学校在校级新时代好少年榜上榜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推荐和街道社区推荐,每校1名学生参评五华区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经过评委初审、评选活动组委会复审,每年评选出10名五华区新时代好少年和10名五华区新时代好少年提名。评选出的每一位新时代好少年,都是信守家庭美德、恪守学生道德、遵守社会公德的可亲、可敬、可学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典型,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见贤思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积极争做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鲜明时代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五华区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少先队工作上密切团教协作关系,落实少工委“双主任制”,配强区级少先队总辅导员队伍,同时区级少先队总辅导员兼任区少工委副主任,各中小学均配齐大队辅导员和中队辅导员,初中学校大队辅导员同时为学校团委副书记,切实加强了团队一体衔接。每两周固定召集各学校大队辅导员进行理论研讨和工作交流,每年定期开展培训,全面提升五华区少先队辅导员综合水平。
近年来,投入专项经费对大队室、队角等少先队活动阵地进行巩固提升,建成“五华区青少年校外活动实践基地”37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个,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2个,年累计开展各类少先队活动千余场,有效拓展了少先队校外活动阵地。
全面落实每周1课时少先队活动课要求,深化“五小”活动创建,形成“我是五华小主人”团队夏令营暨研学实践活动品牌。近年来,2人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红旗小学获“全国优秀少先队大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