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法院助力综治中心建设 绘就多元解纷法治新“枫”景
发布时间:2025-07-16 15:54:35 信息来源:五华区人民法院
朗读
按照五华区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五华区综治中心新址于6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中心设有登记受理区、多元解纷区、指挥调度区三大功能区,由区法院、区公安局、区检察院等17个部门人员入驻开展工作,实现了功能、资源、队伍的整合。五华区法院根据区委政法委部署安排派驻诉服、调解团队驻点工作,与相关职能部门形成联动工作合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调解与司法确认,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中心”的法治化治理新格局。
高标准入驻“专业解”
一是五华法院派出诉服、调解团队入驻综治中心。参与综治中心重大事项决策,负责调解指导、司法确认、诉调对接、案例示范、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案件研判、风险评估等工作,推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专业调解与司法审判协同衔接。
二是健全“综治中心受理分流——专业调解组织调处——法院司法确认或速裁快审”的工作链条。派驻法官团队对综治中心调解成功的纠纷,及时进行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力。对调解不成或不适宜调解的纠纷,提供法律指引,引导进入诉讼程序。
全链条衔接“分层解”
一是构建双轨并行、三级分层的调解工作架构。对辖区内纠纷数量最多的金融、物业类纠纷进行集中调解,其他矛盾纠纷进行分层调解,纵向形成“社区排查—街道化解—县区指导”的三级分层调解网络。依托“三端互通”智能调解平台,在社区派驻调解员进行排查和化解,在街道派驻调解组织进行精准调解。2025年6月27日至7月14日期间,调解成功纠纷144件,司法确认59件,有效实现司法职能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二是构建“金丝雀预警机制”与综治中心融合的工作架构。通过将常驻法院的人民调解组织与各家街道、社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整合,对于一些可能诉讼到法院的案件或群体性纠纷,法院在得到调解员所提供的预警信息后,由驻综治中心的法官提前介入调解,减少后续诉讼的纠纷。
全方位指导“实质解”
一是传统纠纷联动解。对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婚姻家事等特定纠纷实行“一窗受理、联合调处”,有效整合网格资源,发挥网格优势,开展文书送达、查找当事人、调查取证、线索摸排及涉诉信访前端稳控等工作。
二是金融纠纷源头解。由昆明市银行业协会、云南省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及市场化调解组织入驻综治中心,集约调处辖区金融案件。在辖区纠纷较多的银行设立调解工作站,选派专业金融调解组织入驻,在综治中心指导下开展金融案件源头调解工作,通过“提前介入、全程监督、预先审查”一体化联动,为欠款人和银行搭建起可行性还款方案沟通平台,化解金融纠纷于最前端。
三是物业纠纷多元解。依托综治中心相关部门联合物业协会设立物业调解室,建立“法院+物业协会+N”的联动调解体系,协同物业协会、社区、住建等部门深入小区化解物业矛盾。一方面巧用司法建议,对于物业公司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典型违法行为,及时向物业协会、物业公司等出具司法建议。同时,成立由业主代表、物业公司、法院、云南省房地产协会等共同组成“共治小组”,通过定期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跟踪物业整改进度,督促物业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定期开展普法进社区活动,告知业主权利和义务,开展座谈会听取业主意见,督促物业提升服务,以物业提升服务减少纠纷产生,推动物业纠纷动态监测、精准问效、靶向调解。
多方位协同“联动解”
一是建立常态化信息互通机制。对各单位发现的突出矛盾纠纷,及时相互反馈预警,多向推送风险信息,对信息有效整合、高效利用,实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二是建立联合研判会商机制。与辖区各职能部门联动,对于涉及部门较多的纠纷案件,在区综治中心指挥下,在收到矛盾纠纷信息后,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联合研判,并根据案件的情况开展联动化解。
三是建立特殊案件定制化解机制。对综治中心协调化解的重点领域、重大案件纠纷,从法律适用、证据规则、诉讼风险等角度提供专业意见,协调定制化解方案,为综治中心提供法律支持。
五华法院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拓展法院参与综治中心运行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优化协同机制,强化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在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和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积极贡献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