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五华动态 > 五华要闻

聚焦五华两会|联组协商会上,区领导与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

朗读



2

2月15日下午,政协昆明市五华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联组协商会。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韩富国到会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并讲话。




韩富国认真倾听记录委员们的意见建议,结合五华有关工作对委员们的意见建议予以回应。他说,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立足五华区情,涵盖面广、针对性强、钻研度深,彰显了大家对政协事业的深厚责任感和杰出的参政议政水平,为区政府开阔视野、创新施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对大家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他要求相关部门要系统研究,将委员所提意见建议作为“任务书”和“施工图”,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采取精准有力的工作措施,逐项推动落实解决。


韩富国强调

要以“工业上楼”为突破口,开拓产城融合新路径。五华区工业发展具备有基础、有条件、有机遇的优势,要树牢大抓工业的鲜明导向,做好“工业上楼”等新模式的服务保障和政策支持,积极培育新增长极,持续夯实工业基础。要以融合共生为破题点,焕发文旅产业强劲生机。要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打造沉浸式旅游线路,推动大翠湖历史人文风景区提升改造,持续提升“翠湖文化旅游节”“蓝花楹文化节”等文旅品牌热度,继续扩大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以协作共建为新蓝图,打造宜业宜居新口岸。要深入推进磨憨产业协作园区建设,积极招引优质企业,厚植经济增长新优势。要扎实推进尚勇村磨站村小组典型示范村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协作园区的引领帮带效能。要以优质均衡为总目标,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要持续擦亮五华教育名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名校名师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全区教育教学质量。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加速器,赋能城区经济高效提质。要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支撑和壮大实体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


韩富国指出

推动五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区政协委员的积极参与。希望各位委员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五华各项事业发展,继续积极建言献策,帮助政府多想办法、多谋实招,为推动五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会上,9位委员代表就工业、教育、文旅、民族团结、科技等方面的建设各抒己见,积极建言献策。


民革五华区基层委  骆毅

以M0、M1用地和“工业上楼”项目为突破口,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赋能产业项目加快建设。通过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的“四全”服务,以及法治、队伍两项保障,不断增强服务项目的系统性、整体性,努力开创赋能产业项目建设的新局面。要围绕全生命周期提供链式服务,围绕全流程优化降低企业成本,围绕全要素供给满足项目需求,围绕全方位延伸提升企业体验,同时要加强法治化保障,强化服务队伍保障。


民盟五华区基层委  张丽华

建议及早规划、科学应对五华小学生数量变化对未来初中教育结构发展的影响。要持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科学谋划教师编制,完善教师补偿调配和培养模式;要优化翠湖片区学校资源配置,提前科学布局应对未来挑战;要全面统筹规划教育资源布局,科学应对未来人口规模变化。


民建五华区基层委  黄哲维

针对抢抓240免签政策新机遇,提升五华文旅服务再升级提出建议:依托翠湖国际人才社区,重点围绕“翠湖·讲武堂”景区打造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加强区内文物保护与利用,深挖文化资源优势,梳理文物历史文化背景,讲好文物故事;加快涉外导游的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涉外旅游服务质量;发挥区文旅平台公司优势。


民进五华区基层委、经济一组

王富强

建议以五华区西北新城片区为试点,加快五华区“工业上楼”,促进产业回城,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工业上楼”片区优势;强化“工业上楼”载体支撑,加快推进金鼎数字产业园(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引导“工业上楼”要素配置,提升空间载体的产业适配性和运营管理精细化;明晰“工业上楼”产业定位;优化“工业上楼”配套政策,针对新建项目和盘活利用老旧(闲置)厂房等进行政策创新和鼓励。


农工党五华区基层委、农业农村组

穆朝霞

针对加快推进西翥地区观赏经济提出建议:制定观赏经济全域规划,按“一村一品”或“连片开发”制定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发挥乡村特色优势挖掘人文资源,对旅游“爆点”进行深度剖析,提炼乡村旅游特色标识,开展文旅造势和引流;擦亮乡村旅游品牌做好IP宣传,组织在线在地农业旅游主题活动,专题进行IP宣传,打造响亮的IP品牌;丰富产业链,激发消费活力;提升基础保障升级旅游体验,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育新农人。


经济二组  么志博

建议加快建设昆明五华—磨憨产业协作园区,增添口岸经济新动力。前瞻规划方面,要制定具有国际视野的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支持方面,要制定有利于园区发展的配套政策;资金保障方面,要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人才保障方面,要建立人才库与培训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与配套设施方面,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支持;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构建方面,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招商引资与深化国际合作方面,要精准定位招商目标,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入驻。


政法组  刘文兵

针对“公证+调解”纠纷解决方式在工作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探索金融纠纷源头治理,提升改善五华营商环境提出:建议加大多元解纷宣传力度;财税管理部门针对“调解费”向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等给予对应指导;加大对专业性调解机构的培育力度;政府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政府加大对各种行业协会成立的调解中心、调解公司、法律服务公司的行政监管。


民族宗教组  王菲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标准推动磨憨镇尚勇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典型示范建设。要拓展帮带广度,凝聚共建合力,多方位争取各级关于磨憨发展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要深化项目实施,形成稳定收益,结合现有项目,持续推进实施,积极促进当地村民增收;要提升帮扶精度,扩大示范效应,聚焦发展产业,促进稳定就业,科学谋划项目,依托尚勇村、磨站村组特色符号,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


科技组  王慧卿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五华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强化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搭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多方协同创新转化平台。要强化政策引导,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要梳理成果清单,强化清单的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信息,确保其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梳理需求清单,使科技成果能精准满足市场、企业的实际需求;要完善“专家库”建设,强化智力支撑。


不参加联组协商会的政协委员、列席人员在各讨论会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参政议政热情,分组讨论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及相关工作报告。


李劲、徐静、朱智鹏、周蔚、王琨、李东、魏嘉、邓波、马文洁、郑宏滨、杨家荣、阮勇参加联组协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