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五华先锋 > 党建动态

丰宁街道:党建引领“四轮驱动” 打好基层治理“主动战”

朗读

丰宁街道党工委聚焦辖区城市管理难点多、社会治理堵点多、市容环境痛点多、民生需求多样化的实际问题,坚持党建引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以“四轮驱动”为动力,破解了一批治理难题、办好了一批民生实事、形成了一套工作机制,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和为民服务水平,受到群众点赞。

内培外引双向发力,夯实治理“主心骨”

“党建联盟”让资源在一线整合。街道“党建联盟”吸收71个党组织及公共户单位加入,通过区域化党建“五级联动”,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激发基层治理工作合力。“吹哨报到”让难题在一线化解。探索创新“以诉为哨、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的快速响应高效处置机制,发动市级、区级40余个部门报到,先后解决了黄土坡旧货市场拆除、志诚家园电梯安全隐患整治等一系列民生问题260余个。“三双”机制让党旗在一线飘扬。组织48个党组织、3249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三双”活动1600余场,在职党员“众筹”13000余元解决虹山中路修建民心亭资金不足等问题,主动开展绿地认养美化环境等服务,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五级网格”让力量在一线汇聚。建立“街道+社区+居民小组(小区)”三级联动机制,划分三级网格8个,四级网格30个,五级网格177个,发动555名党员、热心群众、物业当好“网格楼栋长”,构建起纵横到边、覆盖全面的网格体系。

深入一线倾听民意,架起群众“连心桥”

深入群众“听”。将社区工作人员分为民情社工和政务社工,引导民情社工深入小区、院坝主动听取民意,找准群众“需求清单”。通过发放《社会治理建议书》,推动云客小区旱厕改造、云南省测绘工程院小区环境提升改造等工作。拓宽渠道“问”。积极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的作用,人大代表进站接待选民、深入选区收集民情民意。以“协商在基层”为抓手,政协委员把群众诉求转化成民生建议和提案。通过设置意见征求箱、公开办公电话等方式收集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推动虹山新村等9个老旧小区“旧貌”焕“新颜”。民情恳谈“议”。建立居民区党支部“议事厅”“议事亭”,通过党建联席会、居民代表会、网格综治例会、民情恳谈、院坝会等形式,在丰宁社区“微改造”中集思广益推进打造“美好生活服务中心”。邻里守望“帮”。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组建了“虹山大妈”“小巷警察”邻里守望岗”等志愿服务队伍,发挥民情末梢作用,实现“邻里情、一家亲”,辖区人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氛围更加浓厚。

整合力量先行先试,打好工作“组合拳”

建实综治中心,变“多头指挥”为“统一调度”。建成290平方米实体化综合治理中心,实现网格工作的指挥、调度、监督和调研功能全部纳入综合治理中心。建强执法队伍,变“多头执法”为“综合执法”。成立街道综合执法队,下设网格联勤中队和城市管理中队,两个中队点面结合、互为补充,构建起“统一受理、分级管理、分类处置、闭合运转”工作机制,共承接执法事项288项,通过“柔性执法”,市容类案件发案数由60%下降至35%。扮靓城市颜值,既“擦亮面子”更“做实里子”。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整合各类资源先后对丰宁小区等9个老小区实施“微改造”,清除城市牛皮癣,通过彩绘扮靓墙体,打造家门口的“博物馆”,实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坚持典型引路,变“被动参与”为“百家争鸣”。在辖区近华浦路等2条道路试点“路段长制”,形成可推广经验后在其他道路推开;以“五个先锋”创建为驱动,推动社区治理、文明创建提质扩面;总结推广虹山中路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推动虹山新村等3个小区创建市级“红色物业”。

问需于民办好实事,当好群众“贴心人”

打造“亲民化”阵地。在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慈善超市” “爱心理发” 等便民服务点,开办2个“爱心食堂”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打造丰宁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让服务群众更有“温度”。探索“便民化”机制。优化升级综合性服务窗口,探索全程代办、预办理、街域通办三项工作模式,因地制宜增加收件地点,发挥“丰宁收件小哥”作用,先后帮助469人次办结相关事项。开展“常态化”活动。推进“四社联动”工作,在党群服务中心引入3家社会组织、2家企业,探索“社工+慈善”工作模式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美好家园建设的积极性。坚持“长效化”管理。通过“议、引、治”并举为虹山新村、春晖路25号院等11个无人管理小区引入物业,积极指导西景小区等8个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丰宁小区等11个小区稳步推进“物委会”成立工作,进一步提高小区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