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五华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筑牢民生保障之基
发布时间:2020-04-23 16:53:36 信息来源:五华区委组织部
朗读
第十四次全国民政工作会后,五华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聚焦”指示精神,确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作”的思路,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作用,主动融入五华“党建引领+”大格局,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筑牢民生保障之基。
强化社会救助,做好兜底保障
紧紧围绕兜牢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这条“底线”,不断强化社会救助能力,逐步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8+1”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2019年全年,中央和省、市、区级共投入社会救助资金6900余万元,有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目前,低保标准达到630元/人/月,超过全省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614元/人/月)。
营造良好环境,保障儿童权益
▶建立区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街道办事处儿童福利服务工作指导站--社区儿童福利之家三级儿童福利工作网络、建立特困儿童个人纸质档案,保障儿童福利工作顺利开展。
▶配套专项资金保障特困儿童基本生活,在全省率先购买社会服务,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帮扶工作。
▶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申报工作,组织街道办事处儿童督导员进行政策学习培训,确保孤儿享受助学补助。
▶创新开展国内公民收养能力评估工作,为社会弃婴指定监护人,规范收养登记行为,保障了被收养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夯实养老基础,提升服务质量
▶围绕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收官工作,推动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共发展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0个,床位1515张,老人入住率平均达到54%。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2个。
▶建立发展养老事业的措施,出台和完善养老政策法规。相继制定出台了《五华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五华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建成全省第一家社区型专业长期照护养老机构新闻里长者照护之家,并在全市率先完成了首家养老机构备案。
规范救助程序,提升服务效能
▶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管理、使用。严格按照“民生资金监管平台”管理使用要求,在时限范围内,及时发布城市低保资金办理流程等信息。加强账户管理,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减少中间环节,杜绝多头开户,严防挤占挪用、截留、套取、贪污、私分等违法行为。
▶规范低保审批。严格落实低保经办人员和社区“三委”干部近亲属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备案制度、低保长期公示制度切实解决低保工作中的“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结合低保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通过规范工作程序、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发挥低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心系贫困群众,聚力脱贫攻坚
▶严格按照扶贫部门要求,根据社会救助政策规定,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
▶加强沟通协作,确保扶贫政策与社会救助政策的有效衔接。同时,用足用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发挥临时救助的过渡、衔接功能,主动发现、及时救助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强化特殊群体兜底保障力度。通过提高精准识别精准认定水平,强化对特殊群体中的“病老残幼”人员和存在双重或多重困难叠加的家庭兜底保障力度,确保特殊群体同步进入小康。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广泛动员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投身脱贫攻坚,为贫困家庭的妇女儿童提供庇护和自救培训、为流动人口解决在家庭、就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强化抵御风险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