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为: 首页>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推进
深耕调解三十载,老骥伏枥践初心
发布时间:2024-06-19 15:59
字号:[ ]

李学,今年67岁,原海源社区书记,现任海源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从1998年就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因工作成绩突出,2013年4月10日,昆明市首个以调解员个人名字命名的“李学个人调解工作室”正式成立。其所在的海源社区实现了25年间“零上访”,被司法部赞为“云南人民调解的金字招牌”。其本人也因工作突出,被司法部评为“全国调解专家”,先后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云南省第二届“十佳模范调解员”“云南省调解能手”“昆明好人”“昆明法制典型人物”、五华区学雷锋标兵、五华区“十佳调解员”、第二届“五华榜样”等多项荣誉。

“热心调解”尽好本职

2009年初,海源社区居民张某与杨某,因三片地坂砖发生了纠纷,导致两户居民发生打斗,当时杨某的妻子被张某的家人打伤,经过医治花费了进7000元人民币,后来张某和杨某两户多次到派出所进行调解,但没有结果,上诉到人民法院,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外调解,在调解时法院告知张某要赔偿杨某妻子10万元人民币,由于张某无力赔偿,又担心害怕,再加上家庭琐事,一时想不通,便在深夜在杨某家的大门梁上自缢而亡,使张某和杨某两家事态进一部升级。后经派出所及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多次进行协调,没有成功。张某的家人把张某的遗体抬到杨某的家中闹事,派出所的民警到杨某家制止后,把张某的遗体拉倒了殡仪馆摆放,这一摆就是十个月之久,双方当事人找了很多部门都没有得到处理解决,后来张某的家人找到了李学,说明了前因后果,他得知这事后,急在心里,连日走访周边居民,了解双方发生的前因后果,又到双方家里了解事情的经过,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细致而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先后两次到殡仪馆协商减免遗体摆放费用,并主动垫付了12000元,死者于2009年12月8日入土为安,此事才得以妥善解决。

“细心调解”排除万难

作为一名社区基层调解干部,居民之间矛盾的调解,不仅要赢在理上,更重要的是用心,是用情,因为多年的社区工作,让居民都亲切称呼他一声“老书记”。2014年9月,湖北省男子叶某租用辖区杨某的房子开旅社,因所租用的房子到期,房东杨某要收回房子,不再租给叶某经营,但叶某是从他人手里转过来的旅社,转让费花了29万元之多,导致叶某非常恼火,双方都扬言要收拾对方。知道此事后,他先后5次找到湖北人叶某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又三次找到杨某做工作,才把双方相约到社区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在调解中,他以法律为依据,真心真意的同他们交流、交心,使双方当事人逐渐放心,感受到调解是公平的。在他多方工作和建议下,房东杨某同意继续续租旅社,房客叶某也同意适当提高租金。最后又经过三次调解,双方当事人叶某和杨某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本次调解为叶某挽回了近30万元的经济损失。事后,叶某兄弟两人都说社区的“老书记”调解工作是“真心对人,细心调解,做到了公平、公正”。

“耐心调解”解民忧

在调解中,耐心听取当事人倾诉,从中找到化解矛盾纠纷的症结和焦点是做好调解工作的首要任务。黑林铺辖区某条道路施工需要经过海源社区龙院一组小花园,由于海源社区及龙院一组事先没有将此事告知村民,村民不同意施工,并且阻拦施工方进行正常工作。对于村民的阻挠,施工方使用了暴力手段对待阻挡施工的老人,村民和施工方产生了激烈的冲突。2012年10月29日,社区某居民小组村民约50余人到街道办事处聚集并打出“支持政府,反对暴力拆迁”的标语,经过多方调解未果的情况下,最后委托李学开展调解工作,为尽快解决该纠纷,李学了解到双方矛盾点在于群众要求拆迁方给予补偿并且赔礼道歉,而拆迁方则认为赔偿标准过高不予采纳,所以一直僵持不下。于是李学逐户耐心的做思想工作,不断地明理释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在2013年8月3日前双方达成和解,使道路施工顺利进行。

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调解员,李学多年来一直坚定为民情怀,急当事人所急,想当事人所想,真心实意为当事人服务,秉承着“用心、尽心、热心、细心、耐心”的工作原则参与多元纠纷化解工作,发挥多年深耕基层、情况熟悉、群众基础牢、业务能力精深的特点,按照上级工作部署,积极投入到深层次矛盾纠纷的调解,参与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为社区平安和谐建设贡献自己的调解力量。


Copyright © 2012-2021 www.kmw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1号五华区区级机关办公大楼

技术支持电话:0871-63632514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20002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22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9273号-1